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德國之聲”網站2月24日發表文章,披露法國和中國計劃在非洲、東南亞、東歐共同建設幾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金額超過17億美元。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第三方市場政府間合作機制的國家。
所謂第三方市場,是指合作雙方在第三方開辟市場。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近些年來在非洲、東南亞、東歐國家投資建設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但是,這些項目實施的過程中,經常遇到西方國家的強烈指責。西方國家認為,中國在上述地區建設基礎設施,會形成“債務陷阱”,因此,他們提醒上述地區的國家在與中國合作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方面必須慎之又慎。
中國一方面增加投資項目的透明度,並且要求相關國家主持公道,說明事實真相;另一方面,中國尋求各種渠道,減輕自己的國際壓力。
中國與西方國家共同開辟第三方市場,是中國減輕國際輿論壓力的有效方法,同時也是中國加強與西方國家合作的重要途徑。中國和法國已經聯合為英國建造核電站,使用中國最先進的核電站技術,在英國建設一個現代化核反應堆。
英國保守黨政府多次否決這一項目。但是,由於英國迫切需要增加電力,因此,在英國技術專家嚴格評審下,中國技術仍然獲得通過。當然,中國技術可以在英國推廣使用,並不意味著中國、法國與英國的合作項目順利實施。英國實際上是想利用國際輿論的壓力,迫使中國降低價格或者減少收益,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如何保護自己合法權益,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中國在非洲地區的投資,已經初見成效。非洲曾經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許多國家無論是在語言還是在政治制度方面與西方國家相同或者相似,因此,中國加強與非洲國家的合作,同樣面臨制度和語言障礙。雖然中國通過加強與非洲國家政府間的合作,為中國企業開辟非洲市場創造條件,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由於非洲國家實行周期性選舉,非洲國家反對黨為了在選舉中贏得勝利,無中生有,指責中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損害他們國家的利益。西方國家為了爭奪非洲市場,添油加醋,把非洲一些國家反對黨領袖批評中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言論刊登在西方新聞媒體上,從而使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中國在非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對非洲的殖民統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