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評:世界貿易是否會出現集團對抗?
http://www.CRNTT.com   2020-11-26 00:01:15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11月15日,東盟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同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這標誌著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誕生。但由此產生的問題是,世界是否會出現集團對抗的發展態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領導世界各國簽署關貿總協定,以降低關稅和減少非關稅貿易壁壘為目標,促進世界貿易發展。正如許多學者所指出的那樣,面對剛剛獨立的民族國家,關貿總協定的出現,就意味著國門洞開,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產品長驅直入。正因為如此,關貿總協定簽署後,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越來越嚴重,南北之間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許多發展中國家淪為西方國家新的殖民地,經濟發展的獨立性、自主性遭到削弱,對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

  上了世紀90年代,美國等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進入後工業化階段,他們迫切希望在金融服務貿易領域制定完善的規則,以保護他們的既得利益。關貿總協定改組為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試圖兼顧工業時代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發達國家的利益,但是,世界貿易組織很快發現,由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面臨問題不一樣,談判的目標相去甚遠,因此,世界貿易組織發起的多邊談判絕大多數無果而終。

  世界貿易組織無法解決世界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於是,一些國家尋求通過簽訂地區自由貿易區協定,實現貿易可持續發展。

  不論是歐洲聯盟自由貿易區協定,還是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都是發達國家尋求建立統一大市場努力的結果。東南亞國家借鑒歐洲聯盟發展經驗,決定組建東盟,並且建立自由貿易區,實現東南亞國家經濟一體化發展。

  東盟國家意識到,要想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與亞太地區國家開展深層次的合作,於是,東盟國家邀請中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談判,決定建立更大範圍的自由貿易區協定。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就是在東盟國家主導下,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簽署的自由貿易區協定。該協定充分照顧到相關成員的切身利益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確定了降低關稅的總體目標,並且制定了一系列解決爭端的程序規範。雖然印度沒有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但是,該協定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協定。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簽署後,歐洲聯盟國家立即作出反應。德國一些企業家認為,該協定的簽署,對德國來說,可能不是一件好事。歐洲聯盟一些國家領導人則借題發揮,要求美國與歐洲聯盟共同對抗中國。德國聯邦批發外貿商協會主席對路透社記者明確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將會建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未來中國企業將會在其他自由貿易區協定成員中獲得更多便利條件和市場准入的機會,這就意味著德國企業銷售條件將會變差。這種心態充分說明,德國企業家把中國企業作為主要競爭對手。

  坦率地說,中國能否在協定中獲得更多的好處,值得持續觀察。中國雖然是世界人口大國,但是在協定成員中,日本、印度尼西亞同樣是世界人口大國。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中國落後於日本。從自然資源禀賦來看,中國落後於澳大利亞。從人口年齡結構角度來看,中國不如越南和印度尼西亞。中國在東亞地區競爭中存在明顯的劣勢。不能因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總量遠遠超過其他成員,而認為中國在協定中處於主導地位。

  中國反覆強調,協定是東盟國家主導談判簽訂的。中國作為重要成員,願意和東盟國家開展合作,在互利雙贏的基礎之上,促進貿易發展。如果認為中國從協定中獲得更多利益,或者自由貿易區的設立,有利於中國開展國際競爭,那麼,有可能會對中國產生嚴重誤解,甚至有可能會破壞中國與協定其他成員之間的合作。

  關貿總協定是世界貿易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標誌。世界貿易組織的出現,導致世界呈現出兩極化發展態勢。發達國家試圖借助於世界貿易組織,加快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服務和知識產權貿易發展步伐,而發展中國家則希望借助於世界貿易組織基本原則和規範,實現本國工業化。

  由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需求不同,因此,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並沒有得到貫徹落實,美國動輒對其他國家發動貿易戰爭,其目的就是破壞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美國總統上任之後,實行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幾乎對所有貿易夥伴實施制裁。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本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區自由貿易區協定,但是,特朗普徹底撕毀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迫使墨西哥、加拿大與美國展開雙邊談判,重新達成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這是美國實行單邊主義的具體表現,也是國際貿易發展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世界貿易究竟是朝著合作的方向發展,充分利用地區自由貿易區協定,建立更加全面的國際貿易準則,形成公正合理的世界貿易秩序,還是利用地區自由貿易區協定,將世界貿易分隔開來,導致世界貿易出現碎片化發展趨勢,這是需要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

  地區自由貿易區協定的出現,豐富和發展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但是,地區自由貿易區協定中的確出現了排他性的條款。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參加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矛頭直接對准中國,試圖把中國排除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之外。雖然特朗普入主白宮之後,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但是從整體來看,美國在國際社會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企圖越來越明顯。無論是美國共和黨總統還是美國民主黨總統,在全面遏制中國的問題上存在廣泛共識。美國試圖通過簽訂地區性的自由貿易區協定,將中國孤立起來,在國際貿易中聯合抵制中國。如果中國不採取措施,那麼,中國有可能會被地區或者區域性自由貿易區協定排擠,中國的國際貿易市場將會越來越小,中國所面臨的國際形勢將會越來越嚴峻。

  中國國家領導人,早在2013年就已經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希望充分利用亞歐大陸市場,實現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掉頭向西,加強與西亞、中亞和東歐國家的經濟合作,從而使中國對外貿易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幅度上升。不僅如此,中國強化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與東盟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區協定,積極支持東盟國家與中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簽署更大範圍的自由貿易區協定。中國的所作所為充分說明,中國在促進地區貿易發展、實現全球經濟合作發展方面作出巨大貢獻。

  中國希望在簽署協定基礎之上,強化與世界更多國家的合作,從而實現世界貿易規則的轉型升級。中國的所作所為完全是為了促進世界貿易的發展,是為了實現人類共同發展,因此,中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不會導致國際貿易碎片化,當然也不會出現集團對抗的現象。

  中國在促進貿易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堅持按照自由貿易區協定的規則,切實履行自己的義務,另一方面也在積極探討改革世界貿易組織的可能性和科學路徑。中國已經提出了世界貿易組織改革的基本原則和具體行動指南。中國希望世界貿易組織在促進世界貿易發展方面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自由貿易區協定特別是多邊自由貿易區協定將會是世界貿易發展的基本方向。這是因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鴻溝短期內難以消除,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開展廣泛合作面臨困難。雖然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但是,由於該協定中發達國家充分意識到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的重要性,談判過程中既堅持自己的立場,同時又充分照顧到東盟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從而使談判得以達成協議。如果美國繼續奉行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那麼,凡是美國參加的自由貿易區協定談判,要想達成權利義務平衡的協議,將會面臨非常大的困難。東盟國家在談判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既定的方針政策,廣泛徵求各方的意見,既照顧到發達國家的利益關切,同時又考慮到發展中成員的迫切需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貫徹落實了“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從而使協議體現了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特點。

  更主要的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最大的貿易國家,在協定談判的過程中,充分尊重東盟國家的領導地位,與此同時,與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開展卓有成效的合作,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提出中國的意見,從而為協定的簽署作出了獨到的貢獻。

  中國不希望世界出現集團對抗,不希望自由貿易區協定成員之間出現惡性競爭或者不正當競爭。中國希望自由貿易區協定保持開放性,因為這對於世界貿易的發展至關重要。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