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評:中美在氣候問題上可構建競爭合作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0-12-15 00:02:42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12月12日是《巴黎氣候協定》簽署5周年。美國民主黨當選總統發表聲明,表示將在就任總統的第一天,宣布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與世界其他國家合作,竭盡全力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這標誌著美國在全球氣候問題上,準備重新回到正確軌道。一些學者樂觀估計,中美兩國有可能會在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開展合作。換句話說,全球氣候問題有可能會成為中美兩國合作的平台,也將會成為中美兩國關係的轉折點。

  筆者認為,美國重新返回《巴黎氣候協定》,對於人類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變暖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不要指望中美兩國因此會實現關係的全面回轉。中美兩國關係是否變成“競爭—合作”關係,取決於中美兩國的國家實力。

  筆者多次指出,中美兩國建交之後,美國對華戰略始終是“利用—排斥”戰略。美國之所以尋求與中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目的是為了搞垮蘇聯。冷戰結束之後,美國立即改變對中國的態度,對中國實施全方位的制裁和封鎖。

  進入本世紀之後,美國意識到,中國經濟發展勢不可擋,因此,把中國納入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美國聯合西方國家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全面遏制中國的發展很有必要。美國在知識產權等問題上反覆糾纏之後,決定批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中國嚴格按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切實履行自己的義務,享受中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權利,對外貿易快速發展。

  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要想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遏制中國已經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共和黨總統特朗普採取的策略是,徹底凍結與世界貿易組織的關係,癱瘓世界貿易組織的仲裁機構,宣布退出一系列國際組織,徹底撕毀美國加入的國際公約,強制推行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試圖以此鞏固美國貿易地位。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爭表面上看,來勢汹汹,但是,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不了解國際貿易的本質,也不了解中美兩國貿易的互補性,對於中國出口美國產品增加徵收數百億美元懲罰性關稅之後,中美兩國貿易關係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美國政府對中國出口美國產品增加徵收懲罰性關稅,讓中美兩國貿易企業叫苦不迭。雖然美國政府聲稱,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爭,美國取得勝利,但是,在美國企業界的壓力下,美國總統不得不批准美國貿易代表與中國展開談判。在中美兩國貿易談判代表共同努力下,終於達成第一階段經濟貿易協議。

  美國民主黨總統上任之後,一些學者預測民主黨總統有可能會取消對中國出口美國產品增加徵收的懲罰性關稅,中美兩國貿易關係有可能會回到正軌。現在看來,這樣的預測過於樂觀。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朝野的普遍共識是,中國是美國的戰略對手,因此,對中國採取強制措施,遏制中國的發展,在美國國內具有強大的民意基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工業化國家,美國在工業製造領域和中國開展競爭缺乏明顯的比較優勢。如果中美兩國回到公平競爭的軌道,美國未必能夠勝算。因此,美國政府必然採用行政手段制裁中國,美國國會必然動用法律手段對中國施加的壓力,確保美國在中美兩國貿易關係問題上獲得更多利益。

  仔細研究中美兩國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人們就會發現,該協議完全貫徹落實了對等原則。凡是美國要求中國做到的,美國都承諾必須做到。可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協議的簽訂和協議的執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美國繼續對中國施加壓力,美國國會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理由,禁止中國企業購買美國的科技產品,而美國聯邦政府一方面要求中國大量進口美國農產品,可是另一方面卻聲稱中美兩國貿易關係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在貿易問題上繼續大做文章,使中美兩國關係持續緊張。

  美國民主黨總統在貿易問題上可能會採取全方位的對華政策。首先,美國民主黨總統有可能會會同西方國家,聯合抵制中國。美國民主黨總統提名的貿易代表明確表示,將會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對中國發起挑戰。美國以及美國的西方盟友有可能會以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嚴格禁止中國的國有企業向美國出口。如果美國以及歐洲聯盟禁止中國國有企業向美國和歐洲聯盟出口產品,中國出口企業有可能會遭遇重大打擊。

  其次,美國有可能會重新返回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並且利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對中國發起攻擊。

  當初跨太平洋國家協商簽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美國民主黨總統匆忙加入,並且試圖利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阻止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特朗普入主白宮之後,立即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主導制定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保留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基本規範。

  雖然一些成員通過“聲明保留”的方式,免除了協議規定的義務,但是從整體而言,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對於公有制國家仍然採取歧視性政策。當年越南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在工會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獲得其他成員的“豁免”。越南共產黨可以繼續執政,越南共產黨領導的國家,可以按照現有的法律組建工會,不必組建獨立的工會。這種“越南模式”同樣適用於越南與歐洲聯盟簽署的自由貿易區協定。部分學者認為,中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可以採取同樣的策略。但是,由於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主導國家是日本、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些國家與中國關係十分微妙,他們是否允許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參照越南模式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觀察的問題。

  如果美國重返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那麼,中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困難程度將會陡然增加。中國對此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中國已經明確表示願意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日本還是加拿大,無論是澳大利亞還是其他成員,在中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問題上態度曖昧。如果美國重新返回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那麼,中國加入協定將會面臨更大的困難。

  第三,美國民主黨總統高度重視氣候問題,並且在美國白宮專門設置氣候問題的特別顧問,由美國資深外交家擔任顧問。這標誌著美國民主黨總統有可能會在國際氣候合作問題上大展宏圖。

  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巴黎氣候協定》核心就在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共同努力,但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確定權利義務。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積極履行自己的承諾,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受到許多國家領導人高度讚賞。美國有可能會出爾反爾,要求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加快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數量。這對中國未來發展將會是巨大的挑戰。

  如果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被壓縮,那麼,中國未來發展必須向發達國家購買二氧化碳排放指標,這對中國經濟發展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新的負擔。

  中國能否在“共同但有區別”原則基礎之上,捍衛自己的國家利益,堅持按照發展中國家的標準,減少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這是中美兩國在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能否開展有效合作的關鍵性指標。如果美國把矛頭對准中國,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必須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那麼,中國必將堅定捍衛自己的利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為中國爭取發展的機會,才能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上,維護中國的發展利益。

  第四,聯合抵制是美國處理國際事務的一貫做法。特朗普單邊主義只不過是一個例外。美國民主黨總統上任之後,有可能會聯合其他國家,對中國採取聯合抵制措施。中國國際處境有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

  中國之所以提出亞歐大陸發展戰略,就是要在亞歐大陸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陸地上,建設一個經濟發展區域中心,中國成為亞歐大陸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當中國把亞歐大陸作為發展的重點,並且積極聯合亞歐大陸國家實現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時候,美國、日本和英國就會被邊緣化。正因為如此,美國一定會破壞中國的發展戰略,阻止亞歐大陸國家與中國開展合作。

  中國加強與西亞、中亞國家戰略合作關係,美國在中亞國家設立軍事基地,並且在一些國家發動顔色革命,顛覆國家政權。中國加強與東歐國家的聯繫,美國加快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向東擴張的步伐,讓東歐國家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中國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關係,美國立即強化在東南亞地區國家的軍事部署,不斷地在中國南海地區尋釁滋事。中國加強與南亞次大陸國家的關係,美國立即加強與印度的合作,向印度出售先進的戰鬥機組裝線,並且鼓勵印度在邊界地區挑起衝突,美國向印度提供先進的通信設備和高原後勤補給裝備。

  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美國擔心中國經營亞歐大陸地區,並且與歐洲聯盟建立合作關係,使美國孤懸海外。美國的所作所為,實際上就是把中國作為假想敵,破壞中國與其他國家特別是亞歐大陸國家合作關係。

  中國一方面必須在利益共同體的基礎之上,加強與亞歐大陸國家的經貿合作關係;另一方面必須針對美國的破壞政策,採取制裁措施。如果美國充分利用自己在金融領域的壟斷地位,動輒對中國企業和個人實施制裁,那麼,中國有必要在金融領域加快建設新結算體系的步伐,有必要對美國政府和美國官員實施制裁。只有讓美國朝野意識到,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具有強烈民族自尊的國家,美國政府挑戰中國國家利益的行為才會有所收斂。

  中美關係已經走到十字路口。究竟是建立平等基礎上的“競爭—合作”關係,還是保持現有的“利用—排斥”關係,這不僅考驗著美國總統的智慧,同時也決定著中美兩國關係的未來。中國希望中美兩國建立平等的“競爭—合作”關係,而美國則希望繼續對中國“利用—排斥”。中國可以在平等互利基礎之上被美國“利用”,但是,中國決不允許美國聯合其他國家“排斥”中國。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完善中國自己的產業鏈,修復中國企業的供應鏈,形成強大的競爭力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化解美國遏制中國的政策,才能使美國聯合抵制中國的戰略不攻自破。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