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社評:美國未放棄改變中國經濟政策的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23-12-18 00:06:26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一次講話中呼籲,中國應當轉變經濟政策。她認為中國國有企業的“作用過大”會限制增長,安全機構“作用過大”會阻礙投資。這是以溫和的方式敦促中國改變政治經濟制度的表態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在美國民主黨政府內部存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政治人物,一種是出於地緣政治戰略和意識形態考慮,對中國採取極端仇視的態度,企圖將中國置於死地的政治人物;還有一種則是出於經濟競爭考慮,希望中國主動改變自己的經濟制度,以便使美國從中國市場獲取更多利益的政治人物。

  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非常豐富。中國在政治經濟制度選擇方面,曾經有過非常多的嘗試。當年袁世凱建立北洋政府,派出一大批專家到世界各國考察,希望學習世界各國先進的政治經驗。從德國俾斯麥統治方式,到英國君主立憲議會制度,各種建議紛至沓來。袁世凱權衡利弊,決定選擇英國君主立憲制度。但是,由於中國缺乏強大的經濟基礎,君主立憲很快破產,袁世凱成為孤家寡人,鬱鬱而終。孫中山先生發動的資產階級革命,事實證明,在中國這樣一個農業社會根本行不通。經過一系列探索和挫折之後,中國選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是中國的偉大創舉。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的一次思想解放,也是中國生產關係的巨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歷史上沒有可資借鑒的經驗,中國必須依靠自己的智慧,走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

  經過近半個世紀改革之後,中國充分意識到,生產力發展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生產力變革是一個國家富強的必由之路。因此,中國決定推動第二次改革開放,以生產力變革為出發點,發掘新的生產要素,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依靠科技創新,完善中國社會結構,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