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吉爾吉斯為何持續動蕩?
http://www.CRNTT.com   2020-10-14 00:01:17


 
  吉爾吉斯經濟落後,政治上卻十分“超前”。吉首任總統阿卡耶夫是學者出身,對西方政治制度頗為崇拜,他在上台後就開啟了吉爾吉斯的民主制度,在很多政治體制和法律框架上選擇照搬西方模式,一度成為西方人贊譽的“中亞民主島”。但吉爾吉斯窘困的經濟和嚴峻的社會對立問題只會在民主制度下更為激化,各路民族、宗教、意識形態派別在民主的旗號下形成同溫層和極端排他性,而吉國的軍警部門不敢對各種勢力的發難做出強硬回擊。最終,吉爾吉斯的民粹斷送了阿卡耶夫的寶座,卻又反噬了取而代之的巴基耶夫,如今阿坦巴耶夫和熱恩別科夫亦重蹈覆轍。

  中亞是亞歐大陸的“十字路口”,即使是作為貧困小國的吉爾吉斯也長期受到大國的干涉,美國看中吉爾吉斯的民粹浪潮,欲將吉國作為美國打入中亞、排擠俄羅斯的突破口,美國於阿富汗戰爭後與阿卡耶夫合作,在吉爾吉斯建立了瑪納斯軍事基地。俄羅斯對此當然不滿,作為反制在吉爾吉斯建立坎特軍事基地。美俄雙方在吉爾吉斯分庭抗禮、針鋒相對,最終俄羅斯贏得了該國,力促吉政府將美軍趕出了瑪納斯。另外,美國越發希望從阿富汗戰場抽身,因此對中亞地區逐漸撤退,加之吉爾吉斯貧困動蕩,失去了美國的興趣。但美國勢力雖然撤出了吉爾吉斯,美國的“顔色革命遺產”長期留在了該國發揮作用。2005年吉爾吉斯第一次政治動蕩背後就是美國在挑撥,正如“上帝推了地球一把,地球便開始了無止境運動”那樣,自從美國2005年在吉爾吉斯發動第一場“革命”後,吉爾吉斯便有了動蕩的“慣性”,即使如今美國早已撤離此地。

  上述就是吉爾吉斯為何屢屢動蕩的主要原因,該國目前的動蕩已經和美國沒有太大關係,無論誰人上台都不得不和俄羅斯、中國等鄰國合作,但是吉爾吉斯自身的經濟、社會矛盾卻陷入無解的困境之中,這對於中亞安全和“一帶一路”建設造成負面影響。吉爾吉斯自身體量小、政府弱勢,對於問題的解決力不從心,這就需要中國、俄羅斯等周邊大國出手幫助,依靠上合組織框架維護該國安全,並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改善該國基礎建設狀況、提高民生水平,這可能是吉國走出政治動蕩旋渦的唯一希望。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