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社評:導致國家衰落的民主化 不要也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2 00:18:56  


 
  在現當代,有學者比較了韓國、巴西、印度、尼日利亞等國後得出結論:“後開發地區的有效力國家一般創立於工業化經濟崛起之前,因為以支持投資者獲取利潤為主旨的國家干預,己被證明是工業在後發展國家崛起的先期條件。”因此,那種只知照搬西方憲制,卻沒有耐心經歷歷史積澱的民主派,實際就是列寧曾批評的“又想洗毛皮,又不讓毛皮下水”。
  
  從現實來看,那些急於向民主化過渡的第三世界國家,多數情況非但未能擴大政治參與,反而使國家陷入政治衰朽狀態。在這方面,前蘇聯和伊拉克的教訓最為深刻。蘇聯建國伊始,按照列寧確立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確立起黨國一體的中央集權統治,這種模式儘管屢遭病詬,但不爭的事實是,它使俄國由最初“資本主義鏈條最薄弱的環節”,一躍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尤其是斯大林的鐵腕統治“把一個遼闊落後的農業國改造成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強國”。

  丘吉爾曾公允地評價斯大林說:“他接手的是一個使用木犁的國度,撒手人寰時卻是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相反,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鼓吹“民主化”和“新思維”,並從l989年開始舉行自由選舉,結果“對黨一國體制核心的、累積的、無可挽回的侵蝕”,為波羅的海和高加索地區加盟共和國動員民族獨立運動提供了契機,最終導致國家解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