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社評:中外漁業糾紛趨嚴重 出路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8 00:02:09  


最近兩年內發生的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韓國海警被刺事件,都對中日與中韓關係造成顯著消極影響。
  中評社北京4月8日電(評論員 余永勝)近年來,因中國漁民越界捕撈導致的人員傷亡和外交糾紛越來越多。最新的一起發生在太平洋島國帕勞海域,根據帕勞官方的說法,當地警方日前在阻止一艘中國漁船在帕勞水域捕魚時開槍掃射,導致1名中國漁民喪生,另有25人被提起訴訟。與此同時,帕勞一架偵察機在搜尋中國漁船時墜毀,機上3人可能已經喪生。

  這是近年來頻繁發生的中外漁業糾紛中較為嚴重的一起。比較特殊的是,過去糾紛都發生在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國家,而帕勞是台灣的所謂“邦交國”,中帕之間沒有外交關係。中方只能通過駐密克羅尼西亞的外交機構與帕勞政府交涉。

  外交技術層面的問題倒不是大事。問題的嚴重性在於,越來越多的漁業糾紛不僅牽制了中國外交的大量資源和精力,也給中外關係造成顯著負面影響。最近兩年內發生的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韓國海警被刺事件,都對中日與中韓關係造成顯著消極影響。這次中國漁民與遙遠的太平洋島國帕勞的員警也發生了衝突,表明此類事件發生的地域範圍越來越廣,情況也越來越嚴重。可以說,中外漁業糾紛已經常態化。這個問題不解決,不僅影響中國漁民的生產和生活,而且具有政治和外交層面的負面意義。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漁民越界捕撈是引發事件的源頭。事件發生後,相關部門也強調,漁業管理部門將會加強對漁民的法治和外交教育,提高他們的相關素質,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但事實上,這樣的舉措並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現在中國漁民為何那麼熱衷於越界捕撈呢?因為中國專屬經濟區內的漁業資源已經越來越少,漁民在這個區域內作業已經無法維持應有的利潤空間,鋌而走險到外國海域捕撈是維持生計的基本方式。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國近海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的高速發展,這些年中國近海水質污染問題越發明顯。僅僅在最近的兩年內,就先後發生過大連油管爆炸事件、康菲漏油事件等,這些都給相關海域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危及海洋生物特別是魚類的生存。

  二是漁民“竭澤而漁”的捕撈方式。現在漁民多採用小網眼的拖網捕撈,一網下去不管是大魚小魚甚至是魚苗都被捕撈上來。這樣的捕魚方式,在很多國家如日本、韓國都早已被明令禁止,而我國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法令法規。

  三是中國近海雖然也有休漁期,也就是每年的6到8月,但在管理過程中有很多漏洞,沒有得到嚴格執行。

  顯然,解決越界捕撈的根本出路在於恢復近海的漁業資源。作為政府部門來說,除了制定禁止掠奪式捕撈的相關法令及嚴格執行休漁期規定外,由政府出面大規模放養魚苗,實現從“捕撈漁業”到“養殖漁業”的轉變也很重要。

  這方面,韓國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上世紀90年代中葉,韓國與日本也經常發生漁業爭端。一些韓國漁船時常去日本海域捕撈,而且採用的也是掠奪式的捕撈方式,最終導致日本漁民的強烈不滿,這些漁船也經常被日本海警截獲。為了改變這一局面,當時的韓國政府斥資6萬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340億元),指導韓國漁業從“捕撈漁業”轉變到“養殖漁業”——事實上,這也是世界漁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不僅如此,韓國政府還禁止非法捕撈,並整頓了製造非法漁網的公司。為了保證效果,韓國有關部門還在近海投下了大量的人工魚礁。經過幾年的努力,韓國近海海域幼魚的生存率開始上升,漁業資源顯現出恢復的跡象。韓國漁民也就不再有去日本海域捕撈的動力,韓日之間的漁業糾紛也就基本解決了。

  目前,中國漁業人口高達約3000萬人,漁船總數達到近100萬艘,是世界第一漁業大國。這麼多人的生計,再加上由此產生的日益嚴重的外交問題,顯然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更多重視。相關部門應當清醒的是,只有豐富了近海的漁業資源,才是真正解決越界捕撈的根本出路。而只有解決越界捕撈,諸如“帕勞事件”之類的漁業糾紛才能日趨減少。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