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探究“洗澡”的文化烙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3 09:11:28  


 
  改革開放初期,筆者所在的學校聘請了一位日本專家,但沒過幾天他卻因洗澡問題與學校外事處鬧得很不愉快。那位日本專家要在浴缸泡熱水澡,可專家樓只有淋浴能出熱水,淋浴與浴缸還不在一處。後來服務員每天給他額外提供12瓶熱水,事情總算有個了結。

  筆者曾特意到一位美國外教的套房探視。時值寒冬,浴缸裡散亂堆放著一些舊書,學生發現中意的可隨便拿走,浴缸倒成了不錯的“書櫃”。對大多數現代西方人來說,只要運動出汗或身有異味,便會淋浴衝洗,夏天偶爾也到浴缸浸泡。洗澡更多的是出於生理要求,因而也難以形成大眾化的澡堂文化。對日本人而言,西方式的洗澡只是前奏而已,洗澡的真諦在於長時間的浸泡,是一種類似茶道的心理追求。而中國人在滿足生理需要之餘,澡堂成了情感及信息交流的社交平台,這一點頗與茶館功能相近。

  中國式的“洗澡”,既不同追求心理境界的“心之湯”,也迥異於講求效率的“SHOWER”。我們早已從西方拿來淋浴,日本式溫泉近年來也開始流行,而《洗澡》向世人展現的中國特色的庶民情趣和生活哲理,足可豐富世界的沐浴文化。我想這也是該影片在西方獲得多個獎項、在日本廣受觀眾喜愛的原因所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