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地方小品別為上春晚丟了本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9 09:06:53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中國藝術報》報道,央視蛇年春晚語言類節目導演湯浩近日透露,扶持南方小品將是今年春晚語言類節目的一大重心。這對於很多喜愛南方小品的觀眾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好消息。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春晚在節目選取至少是語言類節目的選取上又前進了一步,範圍更加廣泛了。 

  綜觀近些年的春晚,細心的觀眾都會發現,語言類節目中的小品基本上以北方節目為主,而南方的則少之又少。2006年的春晚雖然有《招聘》和《耙耳朵》兩個南方小品亮相,可惜效果並不是很好,不但沒有將南方的特色表現出來,也沒有引起多少觀眾的注意; 2007年,本以為湖北小品《釣魚》上春晚的可能性極大,結果在第五輪審核時,這個唯一的方言小品還是被無情地拿下;儘管沉積了幾年之後,由湖北選送的小品《50塊錢》終於登上2010年的春晚舞台,而且也贏得了許多觀眾的掌聲,但這終究沒能改變南方小品上春晚的尷尬局面。

  面對這種現狀,有志於南方小品發展的各方人士自然不會視而不見,為了讓南方小品也能在春晚的舞台上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各種嘗試可謂不遺餘力。為了讓觀眾聽得懂,他們在口音上作修改;為了迎合觀眾的欣賞要求,他們絞盡腦汁地進行一些改革或創新。遺憾的是,這些努力不但沒有獲得觀眾的掌聲,反而失去了南方小品應有的特色,結果當地人聽著味兒不對,其他省市的觀眾又聽不懂。就拿上海滑稽小品《一串鑰匙》來說,為了能上2005年春晚,作品特地改用了帶上海腔的普通話,結果還是落選。該作導演在談到失利時總結說,滑稽戲是以語言見長的,一旦語言變了味兒,滑稽最精華的東西就喪失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