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吴军捷:重視香港抗戰歷史 改革中史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8-05-25 18:05:56


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吴军捷
  中評社香港5月25日電/香港中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特區政府決定把中國歷史列為初中的必修課後,教育局正就實施方案進行社會諮詢。然而筆者認為,要使中史教育受到學生歡迎,必須打破原有的教學目標及模式,如多教近現代史,培養學生對香港以至祖國的歸屬感。所以在政策正式實施之前,相關部門仍需要了解清楚中史教育真正的教學方向。

  應用生動的方式推廣中史教育,把抗戰的史實傳播到中小學,以及大學之中。圖為香港某小學課堂,學生們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

  倡導中史教育需關注的六點問題
  
  第一,雖然中史科成功列為香港初中的必修課程,但似乎沒有明確中史教育的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強調中史教育不是為了讓學生多增一項“死記硬背”的學科知識,而是要讓他們真正懂得香港的前世今生,知道自己何去何從,從而培育出對香港、對祖國、對民族的歸屬感。是故讀史明志的目標需要十分堅定,不容動搖。而目前教育部門的思路仍然是從屬“世界史觀”,即把香港的發展歷史置於西方邏輯的“東亞史”之下,淡化了中國悠久歷史對香港產生的內在聯繫。
  
  第二,教育界的討論過於集中在課時的安排上,且傾向用大部分課時教授遠古及中古史,至中二甚至中三才到清代,最後才來到改革開放時期的歷史。中間花費了大量時間講解朝代更迭,卻沒有用足夠的時間講授最重要的近代史內容。
  
  第三,在中史科的教授中,涉及香港本地的內容極少,一則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二則不足以令學生認識到自己和祖國之間的關係,難以達到建立歸屬感的目標。
  
  第四,中史只作為初中必修科,對於高中不強制定為必修,甚至非大學入學的必要條件,使得學生失去了繼續深入研究的動力。如果真正重視歷史教育,在大學入學要求的核心課程中的中文科內容就不應止於“中國語文”,而要包含“中國文化”或曰“中國文史”。
  
  第五,要使中史教育達到預期目標,首先要針對推行的阻力開展工作。不少香港中學的歷史教師在國民教育爭議冒起時轉為任教通識科,即便讓他們“重操舊業”,大家的史觀,以及對歷史的認識不一,在授課時亦會出現很大的隨意性,所以適當的培訓規範必不可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