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寧德赤溪村駐村調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23 13:39:17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向福建寧德市佘族村赤溪村鄉親們祝賀擺脫貧困,並叮囑他們要再接再厲,在現有取得成績的基礎上,自強不息,繼續努力。

  一個備受習近平總書記關注,因脫貧成功而全國聞名的少數民族村,在擺脫貧困之後,如何突破固有的思想觀念,如何積蓄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這是一道難度並不亞於脫貧的考題。記者近期在這個村蹲點4日,近距離感受和觸摸這個山村的脈動和心聲。

  寧靜中的躁動

  脫貧後的思想圖譜

  夜幕下的赤溪村,寧靜而安謐。這是一個四面環山的鄉村。看起來和別的鄉村並無兩樣,但記者行走在村間,家家戶戶閃爍著的燈光,讓人時刻感受到這裡的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興奮和躁動。

  被譽為“中國扶貧第一村”的赤溪村,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1984年,該村人均純收入只有166元,一度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經過30多年的“輸血”“換血”“造血”扶貧,現在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均純收入達到15696元。

  擺脫貧困之後,一些村民並不安於現狀。59歲的王桂熾掐著指頭算了一下賬,自家兩三畝茶園,再向其他茶農收購一些茶葉,轉手就有四五萬元,大兒子開一家茶葉店,二兒子做油漆工,一年下來十來萬不成問題,“溫飽早就解決了,但離小康還有不小距離。”

  就在記者和王桂熾攀談未來的打算時,一個村民風風火火闖了進來。“我們村的旅遊不冷不熱的,急死人了。”他漲紅了臉說。他叫吳伏淡,是村裡的能人,現在承包了8畝的魚塘養殖糠魚,“全部的家當都投在裡面,但來消費的遊客太少了。”

  記者夜訪了四五戶村民,一個突出的感受是,現在不少村民都想在解決貧困的基礎上過上更寬裕的生活,有些渴望搭上村裡發展旅遊的便車,有些打算自己出來創業,但又心生畏懼……

  不過,對於這個曾長期封閉的小山村而言,也有一些村民對脫貧之後能夠過上安穩日子相當滿意。還有一些村民由於長期被扶貧,客觀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對幫扶的依賴。從靠別人扶到自己主動闖,一些村民還沒有轉過彎來。

  “就像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要靠父母培養一樣。”一名藍姓村民說,“我們赤溪還要靠國家的投入,幫助它慢慢長大成人。”他的話引起一些村民的共鳴,有些村民對闖心存疑慮,擔心失敗,有些村民對土特產銷售信心不足,“家家戶戶都有,賣不出去就只能爛在家裡。”

  當前,赤溪正處於從脫貧向全面小康邁進的關鍵階段。只有形成共識,凝心聚力,才能發動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塊使。赤溪村村兩委的幹部已經敏銳地意識到這一問題。村黨總支書記杜家住說,當初扶貧時,將村民從山上整體搬遷下來,一些村民也故土難離,不願搬遷,現在村兩委正在積極想辦法,準備開展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的討論,帶動更多的村民走到奔小康的大道上。

  走訪到深夜,還有很多村民尚未休息。可以想見,不少村民都在思索,腳下的路究竟該怎麼走?這是一個需要拿出勇氣和智慧來回答的急迫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