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白刃戰日軍被這款武器唬住 1人就能殺幾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03 14:52:17


   
  抗倭有法
  
  “和鬼子拼刺刀,你先用槍撂倒幾個,再給小鬼子來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別和野獸講規矩”
  
  白刃戰中,中國軍人器不如人,技不如人,但為了對付日寇,他們想盡了各種招數。
  
  首先是合力對敵。白刃戰一對一,中國軍人往往不是對手,但中方有一點是日方比不了的——人數,自然要充分利用這個優勢。著名的平型關之戰中,進行白刃戰時,八路軍就是“三五個戰士對付一個鬼子”。1939年到1940年,八路軍對全軍進行輪訓,白刃戰是重點訓練科目,並且專練“幾打一”。老八路王汝林回憶說:“拼刺刀時,兄弟們配合,抗住其他鬼子,局部形成2打1或3打1,其中一人佯攻,其他人突刺,突刺的人一定要堅決。有個鬼子的隊長被我們圍住,這家夥舉著指揮刀,嘴裡哇哇大叫要劈我。我假裝進攻,進攻裝得很像。他很緊張,注意力都在我這,被側方我們的戰士一刺刀就捅得蹲下了,解決其他鬼子後,捅死了這鬼子官。”
  
  其次是提高。在提高刺殺技術方面,八路軍和新四軍比國民黨軍做得好。八路軍曾用1年時間練習刺殺,訓練強度很大,如呂正操麾下部隊在戰鬥間隙一般只做兩件事,除了吃飯,就是進行刺殺訓練。而且,強調實戰化訓練,陳賡就要求“必須以真槍在野外不齊地形或山地練習刺殺,不能停留在基本教練上面”。在這樣的中國軍隊面前,鬼子漸漸招架不住了。
  
  為了在白刃戰中有效對付日軍,中方還採取了“非對稱戰術”——用手槍打。這是因為,在戰鬥中調轉槍口很方便,且射速低,子彈打中日軍後就留在其體內,不會貫穿後再打到自己人。陳賡麾下的第20團政治處主任吳效閔就對官兵們說過:“和鬼子拼刺刀,你先用槍撂倒幾個,再給小鬼子來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別和野獸講規矩。”
  
  白刃戰時,中國軍隊除了刺刀和手槍,還使用了一些特殊兵器。在《亮劍》和《太行山上》等抗戰影視劇中,常常可以看到大刀與紅纓槍,這兩種兵器在實戰中曾有不錯的表現。1938年神頭嶺戰鬥,八路軍的紅纓槍也給日軍留下深刻印象,一名僥幸逃脫的日本隨軍記者寫道:“這神秘武器是首次使用,形狀像長蛇,白頭紅頸黃肚皮。勇士們大部分吃虧在神秘武器上。”
  
  不過,日軍之所以栽在這類兵器之下,主要是壓根兒沒想到對方會拿出這種家夥,甚至誤以為紅纓槍乃新式武器,被唬住了,故而敗績。其實,大刀和紅纓槍的缺陷非常明顯。不足1米的大刀比裝上刺刀後接近2米的三八式步槍短很多,而且質量一般的大刀砍翻兩個鬼子就會卷刃。紅纓槍更差,木制槍杆容易折斷,只能在開始唬唬人。
 
  中國軍人將大刀和紅纓槍派上用場,其實是無奈之舉。不要小瞧了小小的刺刀,對製造工藝的要求非常高,刺刀上的彈簧、刀鞘、血槽、駐笋、卡環等,稍有偏差就裝不上。連號稱“兵工專家”的吳運鐸,製造起刺刀來也是頗費心力。知道這一點,就不會對八路軍第120師有4092支槍卻只有117把刺刀,第129師更是不足100把這些窘況感到困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