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夾縫中亟待脫困的中國體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6 13:02:18


 
  “現階段,中國要是沒了體校,競技體育便會垮塌。”郭建軍的觀點得到羅超毅的證實,即便人才寥寥,但多年來代表體操項目在國際大賽上爭金奪銀的運動員,90%以上都來自以體校為核心的三級訓練網,而這也是長期以來,中國競技體育創造輝煌的必由之路。“現在強調群衆體育和體育產業,並不意味著對競技體育的放棄,雖然人們對金牌產生了審美疲勞,但如果有一天下滑明顯,民衆同樣很難接受。”某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體校境況持續尷尬,卻沒有退出歷史舞台,依然有現實基礎。

  可體校的頽勢“並非說句話就能扳回來的”,張瑞林認為,要想真正讓體校盤活存量,改革勢在必行,“如果不能保證學生今後從事其他職業具有一定社會競爭力,體校依然堪危。”長期以來,體校所遭受的詬病多與其“封閉”的性質有關,因此,郭建軍強調,鞏固現有體校,不是抱殘守缺,而是在保證存量的基礎上,鼓勵體校走多元化發展道路,“主張開放式辦學”,比如,場地、訓練資源對社會開放,“體校有區別於其他學校的自身優勢,可利用現有優勢服務廣大青少年,在這個過程中幫助更多人培養體育興趣,從中再發現體育苗子。”

  這樣的改革思路,上海體育局副局長郭蓓解讀為“體校應當變為體育少年宮”,“以往,體校所關注的對象就是在校的500個學生,但現在要樹立面向5000個人的概念,先打開門讓更多人進來。”但面向社會之前,解決體校學生與優質教育資源的銜接更為關鍵,“現在我們的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上學,由教練來適應‘菜單式訓練’。”換言之,就是由學生為訓練“服務”轉變為訓練為學生“服務”,畢竟,在體校畢業後真正能進入一綫隊的人僅有9.8%,在這樣的殘酷現實面前,郭蓓強調“體校生第一身份是學生,其次才是運動員。”

  體教結合,在羅超毅看來,應當發展為教體融合,而最終“青少年體育應當依托百花齊放的協會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但目前的青少年體育工作,體教結合勢在必行。而194所上了“消除”名單的自辦文化教育體校,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像體校“開放”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絆腳石。  (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