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打游戲也能拿學歷”是誤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17 05:09:18


 
  對於即將在高校中出現的“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似乎更像一個培養電競與其他行業交叉地帶的複合型人才搖籃。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信息中心主任丁東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綫記者表示,教育部此次將該專業放置在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中,且從管理學角度進行設置,強調了電競的游戲屬性,并與其他體育運動項目一樣進行規範,“國內從事這個行業理論研究的人才非常匱乏,從業者對項目規律性認識也不够,如果沒有理論與學科的支撑,光靠我們管理者為電競‘正名’,依然難以扭轉社會對電競的固有印象。”

  從荒廢學業的“網癮少年”到天價薪水的“職業大神”,在人們為電競選手貼上的兩個極端標簽之間,是他們與中國大多數體育項目運動員既相似又迥異的命運:較早脫離系統的文化教育去面對金字塔般的競爭現實,主流體育項目的運動員退役後有相關政策予以扶持,在經濟與文憑等問題上相對優於沒闖出名堂的電競選手。對於黃金年齡在16~20多歲的電競選手而言,名氣劃分的就是兩個極端的世界,“就內蒙古的俱樂部而言,不少成績平平的職業選手退下來,好一些的在開網吧,一些人在網吧當服務員,還有的徹底離開了電競圈。”作為內蒙古電競協會秘書長,李愛龍表示,一旦無法在電競圈找到對口的工作,文憑與經濟補償都沒有的電競選手,進入社會幾乎等於一張皺了的白紙,“一切都要從頭來”。

  “高校可以設立電競專業,相當於對這個行業有了認可。”在CS前職業選手王熹看來,“學歷”的出現能為不少現役選手提供一條出路,“現在打職業的周期是三四年,游戲更新速度也很快,一旦打不出名氣、得不到獎金,退役後就會迷茫。”

  運氣好的退役選手,變成了俱樂部的管理人員。“也有從其他行業過來的愛好者,但很多都不具備專業的管理知識和技能,畢竟,作為一個體育項目,發展需要涉及法律、經濟、管理等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可丁東注意到,目前對於在高校設立電競專業一事,高校尤其體育類院校表現得比從業者更加積極,“這也是項目發展不完全成熟的表現,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從業人員真正通過這個體系走出來。”

  用“上升期”代替“最好的時候”

  高校的熱衷和外界的“冷眼”,從WCG2005/2006魔獸爭霸項目世界冠軍SKY李曉峰的微博可見端倪,在教育部消息發布第二天寫到:“這兩天有好多人因為電競教育的事情找到我,邀請我去他們即將合作的學校裡去任職。大家說,如果有機會一定要選個學校的話,你們覺得哪個學校的風格比較適合我去教課啊?”和李曉峰的積極不同,評論中不乏“再觀望”“需謹慎”等態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