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蔣介石退守台灣后的反省:最大的失誤是教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6 15:52:09  



  再次,蔣介石認為國民黨的失敗,是由於軍隊的作戰不力。他說:“目前我們部隊的情形,各長官嫖賭吃喝,無所不為。尤其是賭博一項,相沿成風。共軍的紀律那樣嚴肅,而我們的軍紀如此廢弛,試問這樣的軍隊,怎麼能不被敵人所消滅?”他說:“軍民感情的隔膜,可以說惡劣到了極點。我們國民革命軍原是以愛國救民為目的,而事實的表現,不僅不能愛民,而且處處擾民害民。”

  在指責國軍的作戰不力時,蔣介石對高級將領的批評尤為嚴厲。他說:“我們此次大失敗的恥辱,不僅是由於一般黨員喪失了革命精神,背叛了革命主義,尤其因為我們多數將領氣節掃地,廉恥盡喪,敗德亂行。”蔣介石歷來提倡“不成功,便成仁”,因而對那些臨戰而未“成仁”的將領特別憤恨,即使是嫡系親信,亦不肯有所寬宥。

  以湯恩伯為例,他稱得上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1954年湯恩伯在日本病逝,蔣介石卻發表演說道:“假使湯同志當時能夠在他指揮的上海保衛戰最后一個決戰階段,犧牲殉國的話,那對他個人將是如何的悲壯,對革命歷史將是如何的光耀。可惜他當時在上海撤退的時候,未能為主義為革命捐軀殉職,卻在五年以后的今日病死日本,雖多活了一些日子,但失去了一個為國家、為民族、為千秋歷史重若泰山而死的機會。”真是天威難測。

  又次,蔣介石把在大陸的失敗還歸咎於知識分子。他說:“我們在大陸的失敗的最大的症結,就是在學校教育。當時在校的青年和教授們,幾乎大半都作了共黨的外圍,成為敵人的工具。”此外,對於國民黨的失敗,蔣介石還認為“不在於歷次的戰役,而在於兩度的和談。三十五年(指1946年)的和談,抵消了國軍在東北、在華北以及在蘇北的戰果。三十八年(指1949年)的和談,斷送了北平和天津,敞開了長江的門戶,瓦解了西北和西南的戰局。”蔣介石對這一觀點,曾經不厭其煩地反復申述。第一次和談,是蔣氏親自參與的,故隻能指桑罵槐地指責赫爾利、馬歇爾等人。第二次和談,是他被迫“引退”之后進行的,這恰恰成了他洗刷自己、抬高自己的借口。

  蔣介石對國民黨失敗的檢討,不能說沒有一點積極意義。但是,從總體上來講,蔣介石的檢討,隻是一種憤怒的宣泄,一種責任的推諉,一種自我洗刷與自我標榜,而不是理性的思考和歷史的總結。這種檢討隻能誤導國民黨由錯誤走向錯誤。

  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推翻滿清封建皇朝后,相繼建立的兩個革命政黨。兩黨的理想、宗旨雖有不同,但在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大目標上是一致的。蔣介石的根本錯誤,就在於背叛了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政策,把共產黨看作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必欲除之而后快。這也導致了他在大陸的失敗。 (來源:東北新聞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