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中國成為製造強國仍任重道遠
http://www.CRNTT.com   2021-06-12 00:02:06


  中評社香港6月12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去年剛卸任工信部長的苗瑋今年在全國政協大會上直言不諱地說:中國實現製造強國目標至少還需要30年,這一判斷也許會讓盲目樂觀的人不無幾分掃興,但卻是非常清醒和理智的判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尤其在製造業領域,中國已牢固奠定了“世界工廠”地位,工業增加值從1952年的120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30多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約971倍。由於工業長期保持高速增長,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的份額持續擴大。據世界銀行相關統計數據,1990年中國製造業占全球比重僅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0%,排名第四;2007年達到13.2%,攀升至世界第二;2010年進一步提高到19.8%,躍居世界第一,此後持續保持至今。由於工業在GDP中占比超過1/3,對中國GDP的增長形成了有力支撐,推動了中國經濟的世界排名不斷前移,由1978的第11位躍居到2010年的第2位,2019年中國GDP占全球比重超過16%。工業經濟實力的迅速壯大,為中國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做出了重大貢獻。

  據美國研究機構HIS測算,2010年世界製造業總產出為10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占19.8%,略高於美國的19.4%。而此前製造業世界第一的寶座,從1895年一直由美國保持。

  長期經濟態勢問題專家、英國沃里克大學的尼古拉斯·克拉夫茨對此指出:“這標誌著全球勞動力分工的根本變化,在近期內不大可能發生逆轉。”此後的發展歷程證明這一預測是正確的:2019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提升至28.5%,而美國卻下降為11%。中國的這一比重遠超其人口和GDP占全球的比重。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幾乎等於美、德、日三大強國之和,這足以證明中國製造業規模已大到令所有國家望塵莫及的程度,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鐵一般事實,即便是對中國帶有偏見的人也無可置疑的。

  但美國環球通視主管世界工業服務的馬克·基利昂對這一變化卻並不感到憂慮,因為上述結論對美國製造業來說並不顯得黯淡。在他看來,美國的生產率優勢十分明顯,2010年其製造業產出僅略低於中國,但其製造業工人僅為1150萬,而中國製造業卻雇用了1億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