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石之瑜:谷歌事件當然是華府炮製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5 14:03:03  


  中評社香港1月25日電/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石之瑜今天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奧巴馬入主白宮一年以來,力謀與北京建立穩定合作的關係,便有以“戰略再保證”作為雙邊關係的指導原則,旨在透過直接、即時、有效與坦率的溝通,掌握彼此的戰略意圖,相互確認,持續協調,進而消弭誤會於機先,促進國際治理的共同參與。

  一年下來,所謂戰略再保證的作法,除了雙邊會議之外,內涵並不明確。就此,近來軍售台灣與谷歌揚言退出中國兩個事件則有所揭露。仿佛華府想要的,主要是北京向華府的再保證,而不是華府向北京的再保證,故重點是北京單方面對華府的責任。

  文章說,谷歌在遭到黑客攻擊後,要求北京撤銷網絡管制未果,即將撤出中國。就此,美國國務卿希拉莉要求北京進行解釋。此舉一反戰略再保證的雙邊性,而形同要求北京面對國際整體,進行全面再保證。

  希拉莉倘若有意好好處理谷歌事件,當然是透過雙邊管道向北京探詢事件原委,請求協助調查。但是她不此之途,轉而進行公開喊話,何以至此?

  華盛頓只希望北京“再保證”

  眾所周知,在奧巴馬北京行中承諾尊重中國主權領土後,隨即派員至台北表示奧巴馬無意將台灣包括在他對北京所承諾的範圍中,如此他便已傷害戰略再保證的信用。如今華府且軍售台灣不止,一再違反“八一七公報”所載之逐年遞減。

  北京就華府軍售台灣與華府積極交涉,華府不但拒絕讓步,甚至溝通不耐,導致北京眼中的華府戰略意圖難以捉摸。或許華府在與北京發展全面關係的過程中,必須滿足國內反華勢力,或受制於軍火工業,但均未能透過戰略再保證加以澄清,反而擺出高姿態。

  更不能說的,當然是哥本哈根會議之前,雙方數輪溝通協調,竟然一事無成,華府威信盡失。積怨在心的華府需要發洩,適逢北京重提軍售問題,自需加以反制。

  結果,北京相關決策機構透過媒體公開批評華府,形同質疑華府戰略再保證的失信與失效。不論是老羞成怒,或是為了混淆視聽,甚至是圖謀反守為攻,希拉莉在谷歌事件上的借題發揮,再度指向人權議題,確實發揮了反制的強大作用。

  文章說,華府在軍售台灣的問題上自顧自盼,卻在谷歌的問題上公然升高,可以看出華府領導人,在對戰略再保證的理解上,自始就是片面的——好人不需要再保證,只有壞人才要再保證。好壞既分,則軍售台灣的問題,就不需要提出戰略再保證,反倒是谷歌遭到黑客攻擊,變成是北京的責任。

  希拉莉把人權氣泡吹大

  輿論界似乎認為,北京此刻就軍售台灣的問題向華府公開施壓,並影射要懲罰有關軍火製造的各個關係戶,應該說是有理、有利、有節。實則未必如此。

  如果華府的軍售政策照舊,北京對這些公司能夠處罰到什麼程度?這些公司是否能從技術上輕鬆規避?是否還會引發華府及其同路人在人權議題上發動全面的騷擾?假如雙邊的戰略再保證已經失去信用,雙方會不會還願意再接觸溝通?

  想必雙方並未真正先行談清楚,因為軍售問題對北京是實質問題,而谷歌問題對華府而言不是實質問題,不但谷歌藉由黑客事件漫天要價,更把球送給希拉莉,好把人權氣泡無限吹大。

  在北京的視野中,這裡最不清楚的恰恰就是華府的戰略意圖。到底華府軍售台灣與渲染谷歌事件的意圖為何,在一連串的發展中更加模糊。

  文章說,華府本身可能覺得自己戰略意圖清晰無比,無非就是保障網絡的自由與台灣人民的自由,反而是北京的戰略意圖不清楚——如果北京無意於武力統一台灣,或與華府爭霸,為什麼對行之有年的對台軍售,要比以前表現得更加擔心?

  戰略再保證的實踐在奧巴馬訪華期間達到一次高潮,之後出現低潮或逆流並不訝異,大凡長期敵對關係的扭轉,通過回旋升高的進程,更為穩健。就像兩岸關係的改善,必須靠其間某種台獨姿態的刹車,才能免遭絆倒。

  谷歌事件當然是華府炮製的,猶如辯證法的正反合三階段,正走向反的階段,即使在短期內導致北京的纏鬥亦無妨,甚至有所齟齬更好。

  文章說,華府若能引導戰略再保證的走向,讓此一走向主要以北京對華府的保證為主,且最好以不違反華府戰略為前提,就算希拉莉與谷歌達成某些暗盤,或幾個軍火公司象徵性地少掉幾筆中國生意,都不足她掛齒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