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石之瑜:ECFA反射的台式民主性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8 00:40:09  


 
  反君主、反暴民、反局部利益、反長期執政等等見解,以論民主,似乎都通,但也似乎互見盲點。不過,他們之間有一個公約數,是當代主流的民主理論家或台灣的民主理論家未曾觸及的,那就是他們都反對專斷獨行。什麼叫做專斷獨行?答案不可避免與民主主張者自身的歷史經驗息息相關,則一旦旁人的經驗不同時,反而可能因為維護了自己所反抗的壓迫者,就構成對自己的威脅。 
 
  關於壓迫形態的不同想像,自然引發不同的抗爭手段與不同的民主認識,進而促成方向與風格截然不同的民主制度。這就是何以民主的發生過程不得不出現兩個敏感點:一是防止特定對象專斷獨行,二是為了判斷民主是否成功,而測驗自己是否能隨心所欲。孫中山與毛澤東都注意到這其間的矛盾,因此都主張個人必須在大的團體之內活動,否則就成為放任。英美的團體識別是公民財產權,孫中山主張讓革命民權,共產黨則是標舉無產階級專政權。 
 
  但是台灣民主化主要的起點,恰恰在於質問誰有資格構成群體的一份子。在沒有大團體作為活動範圍的情況下,個人能否隨心所欲演化成為民主化最基本的參照,以至於台灣民主的涵義,側重的不但是防止一黨長期執政帶來的專斷獨行,更是人人爭取自己可以專斷獨行的權利。這是為什麼本來是用來防止專斷獨行的公投,今天變成是測驗自己能否隨心所欲的工具。

 (中評社特約作者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