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亞中:金門最好的未來 國際自由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7 00:45:24  


 
  金門是台灣的門?

  目前台灣的主流思維,不論藍綠,也包括金門人自己,都認為金門是台灣的門,金門也因而被稱為“離島”。有“離島”就有“本島”,本島是主、離島是從;本島是中心,離島就是邊陲。為了加強邊陲的建設,中心就制訂了“離島建設條例”。看起來是照顧邊陲,其實也告訴了邊陲,“你就是離島”,我們仍是“台灣優先”!

  “離島建設條例”於1990年通過,今(2009)年修正案通過。在這個修正案中,包括金門、馬祖、澎湖、綠島、琉球在內的離島得到的都是一些枝節性的東西。金門可以有優惠的重大建設投資計劃,但是必須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之重要產業投資或交由民間機構辦理公共建設之計劃。換言之,中央的認定是必要的條件。另外,金門人可以這個修正條例中得到三個好處。第一、可以用原價買回戰地政務終止前政府徵收的土地(第9條);第二、金門可以設置離島免稅購物商店。(第10-1條);第三、金門可以經由公投同意設置賭場。(第10-2條)。至於第18條規定“在台灣本島與大陸地區全面通航之前,得先行試辦金門、馬祖、澎湖地區與大陸地區通航”,現在看來,根本已經落伍了,修正條例是今年一月通過,但是兩岸現在已經直航了。

  冷戰結束,台灣民眾可以回鄉探視。在兩岸無法直航的前提下,政府弄了個小三通,給金門帶來一些實質上的利益,也避免了一些大三通的壓力,這個時候,金門成為兩岸交通的門。但是,當兩岸大三通一開啟,金門就成為一個交通的小門或偏門了。
金門還曾經是保衛台灣的安全之門。台灣多數年輕人都有在外島服役的經驗,金門為了保衛台灣而犧牲了自己的經濟建設。

  1954、1958年兩次在金門的慘烈戰役,讓金門成為台灣得以經濟建設的干城。

  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曾主張金門非軍事區的概念,政治人物也利用金門發表重要談話,例如,2002年5月陳水扁到大膽”發表“大膽宣言”,2008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也曾經發表“金門宣言”,他主張,如果當選“總統”,將邀請大陸領導人訪問台灣、到金門協商,共謀兩岸經濟發展、和平相處和盡世界責任。不過,在我看來,他們的談話,仍是以台灣為中心的思維,仍然是把金門當成維護台灣利益的工具,在他們的眼中,金門是台灣的門,為台灣利益服務。

  冷戰結束,兩岸經濟回暖,今日金門的平均個人所得仍然不到一萬元美元,從廈門回到金門,感受到兩地經濟發展的差異,這就是金門做為台灣之門的代價,而台北送給金門的只是一個“離島建設條例”。

  我必須說,只靠這個條例,金門永遠還只是個離島、邊陲,它只能繼續仰賴中心,它曾經是台灣安全之門、現在只能是通往大陸的交通之門,它永遠不可能偉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