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進入調整期 未到轉折點”--未來三年民進黨大陸政策走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4 00:49:58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大勢已經對民進黨產生了深刻影響
  中評社╱題:“進入調整期 未到轉折點”--未來三年民進黨大陸政策走向 作者:趙越(北京),本刊特約撰述

  作者指出,未來三年,民進黨大陸政策仍將延續“穩健台獨”基調,不會大幅突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既定框架,但黨內幾大勢力圍繞大陸政策應不應該調整以及如何調整的討論,將是一個充滿利益紛爭、心理糾結、觀念碰撞、力量拉扯的複雜過程。不管哪方勝出,為了2016年重新執政,在兩岸政治定位上,民進黨決策層最終仍會向“中華民國憲法”尋找資源,用一種富有民進黨特色的政治修辭,向兩岸法理現狀“靠攏”。在策略手段上,民進黨將繼續渲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所謂“台灣主體性”的“危害”,玩弄悲情動員老把戲。雖然在兩岸有識之士的不懈努力下,未來民共關係會出現一些新氣象,但仍無法達到發生質變的臨界點、轉折點,真正實現正常化尚需時日。我們應繼續積極主動地推動民共關係向前發展,在保持政策穩定性的基礎上“多管齊下”,在一些策略手段上有所突破創新,鞏固和增加有利於打破民共關係僵局的健康因素,為其從量變到質變創造條件。

  從現在起至2016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當選者就職這段時間,在民共關係乃至兩岸關係的整個發展歷程中,地位十分重要。如何預測和看待民進黨大陸政策未來走向,直接影響到我們處理民共關係時的心態和策略,值得深入思考。預測是必需的,但又是困難的。本文觀點難免不當之處,真誠期待讀者批評指正,以便我們形成更準確的認識判斷,從而推動實踐工作。

  民進黨大陸政策主要走向

  一、如何對待台灣地區現行“憲法”的“一中內涵”,是民進黨大陸政策未來走向的核心指標。著眼於2016年大選,民進黨將繼續借用“中華民國憲法”的政治資源,在自以為“適當”的時機,用一種比較委婉、低調、保留、迂回、歧義的措辭表達對“憲法一中”的低度“肯定”,借此權宜之計為大陸政策“去毒化”、爭取中間選民支持。

  眾所周知,對於“中華民國憲法”,民進黨主流長期以來奉行“借殼上市”策略,否定其“一中”內涵。目前以蘇貞昌為代表的當權派也沒有透露改變這一做法的意圖。這種局面,至少會持續到“七合一”選舉,但在2015年5月份左右民進黨提名人確定、2016年大選正式拉開帷幕後,會逐漸發生改變。這是因為:

  1、民進黨有為自己的大陸政策增加“平衡”特質的需要,而這種需要的滿足,只能通過向“憲法”靠攏來實現,因為“憲法”是各方的“最大公約數”。鑒於國際大勢和兩岸現實,民進黨自己也判斷,走極端“台獨”路線的條件並不具備,只有在微妙的平衡中才能找到最有利於自己的“萬全之策”。對民進黨而言,最優的選擇就是尋找一種平衡各方面需求的論述,它既能吸引一部分中間選民,又能避免基本盤流失;既能維護自己“捍衛台灣主體性”的形象,又能不因“台獨”主張而招致大陸強烈反對,從而減少選民對其破壞兩岸現有成果的顧慮。在“中華民國憲法”客觀上成為各方“最大公約數”的情況下,除非民進黨放棄平衡思路,否則只有向“憲法”尋求資源這一條路。

  2、江宜樺帶領的國民黨行政團隊,有可能逐步扭轉國民黨執政不力的被動局面,民進黨“不用調整大陸政策,坐等國民黨犯錯即可取勝”的如意算盤將會面臨衝擊。歷史表明,跟擅長“死纏亂打”的民進黨打交道,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官僚的專業素養,政治手腕更重要。有很長一段時間,國民黨在公共政策問題上表現欠佳,甚至被貼上“無能”標簽,客觀上減緩了民進黨在大陸政策上的壓力。但江宜樺同前任劉兆玄、陳沖相比,更懂政治,更清楚問題所在,思路較清晰,身段較柔軟,上任至今在“核四”、“扁案”等問題上的表現可圈可點,展現了不同於前任的政治氣質,有理由相信他在今後會有更好表現。這樣一來,民進黨通過指責國民黨執政失利就能獲取選民支持的空間將被壓縮,為了增大勝選把握,不得不開拓新票源,在大陸政策上下更大功夫。

  3、歷史上,民進黨有通過向“憲法”靠攏達到預期目的“成功”先例。例如,陳水扁在2000年“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出,“身為民選的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自當恪遵憲法”,“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2001年又提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一個中國原本不是問題”,“應用中華民國憲法為‘一個中國’問題定調,尋求兩岸解決歧見”。上述表態,效果大小不一,但客觀上都產生了有利於民進黨的影響。相反,2012年的大選失利,已經證明類似“台灣共識”、“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騙術根本無力扭轉敗局。也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民進黨內部務實派已經著手嘗試向“憲法”靠攏的策略。

  民進黨大陸政策歷經多次變動,多數是派系妥協的產物。未來三年之內將會出現的新變動也不會例外,在“穩健台獨”、“憲法各表”和“法理台獨”等主張之間,最終也會形成一個摻雜著各種元素的“結果”作為民進黨大陸政策主基調。

  看到筆者以上三點分析,有人可能會講,民進黨的主流意見是體現《台灣前途決議文》精神的“原則不變、方法要靈活”。這點不假,但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其一,“變”是民進黨的一貫性格,將來它依然會“變”。其二,2008年、2012年接連兩次失利,大陸政策是原因之一,這點黨內其實已有共識,分歧在於對其作用之“大小”的認識。大陸政策按照蘇貞昌等人常說的“原則不變、方法要靈活”,能保證民進黨贏得2016年大選嗎?說“原則不變、方法要靈活”的人也沒有十足把握。其三,現在說不變不意味著真不變,變與不變,取決於形勢的發展對其形成的客觀壓力。目前以蘇貞昌為代表的當權派在新潮流和基本教義派的挾持下,沒有展現“開拓進取”的主動性,但另一方面,他不是基本教義派,至今沒把話說死,不能說他鐵了心地一定怎麼著,目前給人留下的所謂淡化、拖拉印象,都是表象。其實,根據媒體透露的信息,蘇系人馬(包括智囊們)從來沒有閑著,一直在觀察、算計、推敲。這說明民進黨並非絕對地拒絕任何改變。

  關於民進黨將來向“憲法”“靠攏”的具體時機與方式,我們目前還無法做出精確判斷,但以下幾點是確定的:

  1、拿捏好“分寸”、把握好“火候”,是民進黨向“憲法”靠攏時的首要考量。即使要變,民進黨的目的也不是真正實現民共關係正常化,而是展現姿態,塑造自己中道理性的形象,扭轉在大陸政策上的被動。因此,在兩岸政治定位問題上,不會“不動”,“不動”則無法開拓票源;也不會“大動”,“大動”則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謝長廷“憲法各表”的某些元素,最終會被2016年大選民進黨候選人吸收。後者不見得直接使用“憲法各表”這個措詞,但可能使用類似陳水扁在2005年“扁宋會”時的表述方式——“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所揭櫫的國家定位,即為兩岸目前在事實與法理上的現狀,……”同時,民進黨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回歸憲法”,但也會添加若干限制性條件,為日後根據政治需要任意“反復”或曲解有關概念預留藉口,就像當年陳水扁宣示“四不一沒有”時添加了“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一樣。

  3、與國民黨的“憲法”論述做出區隔,是民進黨向“憲法”靠攏時的必然舉措。蘇貞昌聲稱:“若承認一個中國,民進黨只是‘山寨版’國民黨。”①所以,民進黨即使向“憲法”尋找資源,也會想方設法在自己的“憲法”論述中增加不同於國民黨的元素,以便凸顯自己作為“台灣主權”捍衛者的地位和“優勢”。比如,強調台灣事實上是“獨立”的、民進黨不會放棄推進“台獨”運動的理念、兩岸關係的未來由台灣人公投決定等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