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中國依靠科技創新建設科學產業鏈
http://www.CRNTT.com   2022-10-16 00:04:52


網絡圖片
  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德國著名的化工企業巴斯夫在中國廣東湛江設立大型工廠,投資100億歐元,引起世界各國廣泛關注。

  在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戰略遏制政策的今天,德國這家企業之所以投資中國,顯然是出於商業利益考慮。現在德國經濟發展遇到麻煩,能源短缺,天然氣價格上漲,導致這家企業在德國的工廠步履維艱。投資中國,不僅擁有穩定的政治環境,而且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對於德國企業來說,投資中國是最佳選擇。

  但是,對於德國企業投資中國,一些學者的分析似乎有待商榷。首先,少數學者認為,中國正處在產業轉移的關鍵時刻,大量服裝加工企業轉移到東南亞國家,迫切需要西方發達國家投資,因為祗有這樣才能解決就業問題,填補中國製造業的真空。

  這些學者的基本邏輯是,世界產業存在從低端到高端的分布狀況。服裝加工和鞋帽生產屬於“低端產業”,利潤率相對較低,中國製造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必須把這些傳統的產業轉移出去,因為祗有這樣才能增加的利潤,在單位土地上產生更多的效益。

  不能說這些學者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產業不存在低端和高端的問題,任何產業的存在都有合理性。國際投資的本質不在於考慮產業是否屬於高端產業,而在於比較優勢。換句話說,國際分工是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之上的。如果中國在某些產業領域缺乏比較優勢,那麼,轉移出去就是必然的選擇。中國在加工製造行業比較優勢仍然存在,但是,由於人工成本與土地成本增加,中國在一些傳統加工製造行業的比較優勢正在減少。東南亞一些國家的人力成本相對較低,將服裝加工等傳統產業轉移出去,對投資者來說是最佳選擇。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服裝加工是屬於相對低端的產業。服裝加工產業本身包含著大量的科技元素,如果深度挖掘服裝加工產業的利潤空間,依靠科技創新,完全可以將服裝加工產業變成新興產業。

  其次,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現代工業化條件下,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配套設施,需要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企業生產和銷售需要建立自己的供應鏈。如果只看到某些產業發展狀況,而沒有著力培養產業鏈,那麼,產業的發展就會面臨瓶頸制約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