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評:台灣推供應鏈去中 難道是頭殼壞去?
http://www.CRNTT.com   2020-12-12 00:00:56


  中評社台北12月12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民進黨政府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聯手推動供應鏈去中國化,台灣瞄準四大策略性領域優先推動與美國合作。12月9日兩岸企業家峰會台北場近200位企業界人士出席,力促擴大兩岸產業融合,工商大老都對所謂的“供應鏈去中”表態了。

  民進黨政府10月提出“半導體、通訊、AI等尖端科技產業”、“綠能及創新產業”、“健康戰備產業”以及“開發全球市場”等四大面向優先與美國合作合組供應鏈。蘇貞昌還強調,產業專家估計至少可為美國創造以千億美元計算的附加價值,以及數十萬乃至百萬人以上的工作機會,向製造業重返美國的目標邁進一大步。

  蔡政府推台美合組供應鏈賣力幫美國拚經濟,台灣業界對這項政策,除了美國力邀設廠的台積電等特定業者,一般反應極冷淡。在商言商,美國的人力、生產成本是什麼價格?把生產線從大陸移到美國,若非頭殼壞去也不會做這種事。況且台灣官方所提的四大產業,很多都可爭取到有14億人口的大陸內需市場,撤走生產線就意味放棄大陸市場,企業再怎麼算都划不來,這事也就淪為蔡政府和特朗普的一頭熱。

  尤其是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1月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建立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發展活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區。RCEP成員國總人口22.7億,GDP合計26.2萬億美元,總出口額5.2萬億美元,均占全球約30%。未來,中日韓FTA,以及中國參與CPTPP都可能陸續落實,連同RCEP成為地表最大的經濟引擎。相較之下,美國特朗普任內大量退群,總統當選人拜登日前已表態解決國內問題優先,暫不會與外國簽貿易協議,所謂的“台美供應鏈合作”對台灣企業就更沒有利基了。

  特朗普任內全面加速將供應鏈遷出中國,今年4至5月間除日韓之外,也已與澳洲、紐西蘭、印度、越南就排除中國的方針開始磋商,將推動生產基地轉出中國並限制與中國企業的交易。但最後的結果是,東盟10國非但沒有呼應特朗普的去中國化,反而很快的排除障礙簽署RCEP,打造亞洲共同市場。相信不論是東盟或紐、澳會做此選擇也是衝著廣大中國市場,以及中國走出疫情陰霾的活絡經濟。

  這證明特朗普在亞洲賣力推銷的經濟去中國化是徹底失敗的。

  至少在經濟上各國都知道賺錢最重要,尤其在新冠肺炎重挫世界經濟之際,還有什麼比振興經濟、促進繁榮更重要的事?台灣、民進黨政府是唯一還在搞反中意識型態的地方,綁著美國既無RCEP也無CPTPP,簽不到貿易協定,美國也不會支持台灣進世界衛生組織等等。台灣唯一能從美國拿到的是武器,但是要花高昂價格跟美國買。

  12月9日兩岸企業家峰會台北場登場前其實有些波瀾,陸委會事先提出警告,提醒注意兩岸條例,活動當天峰會採閉門方式進行,不接受記者採訪,相當低調。但仍有近200名企業家出席,不乏重量級工商大老。企業界不畏寒蟬效應等於是以行動表態力挺兩岸經貿交流,產業融和。官方經濟數據攤開來,今年1月至11月兩岸貿易增長13.8%,貿易額達2356.9億美元,給台灣帶來約1277.3億美元貿易順差。1月至10月,台灣對大陸和香港特區出口占比達到43.6%,為近十年來最高。台灣企業界很清楚所謂的台美合組去中國化的供應鏈完全是假議題。

  台灣缺席RCEP,未來也不可能加入CPTPP或簽到夠份量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有如孤島。未來台灣企業一定要找到出口,才能享有RCEP的出口關稅優惠,而大陸是台灣企業最熟悉的地方。在地表最強自貿區RCEP發威後,今年1月至10月台灣對大陸和香港特區出口占比43.6%或許不是最高。這是蔡政府自己造成的,民進黨在政治上要靠美國,反而會讓台灣經濟更加依賴大陸。蔡政府對此解釋說這是大陸要依靠台灣,不論是誰靠誰,總之兩岸合則兩利,對抗沒有任何好處。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