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溫家寶訪日融冰 中日關係回暖可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3 15:46:18  



一、中日關係破冰有望 中國總理七年來首次訪日

1、時機敏感意義重大 融冰之旅任務艱巨舉重若輕
  4月11日,溫家寶選擇暮春時節,開始他的首次日本之旅。溫家寶這次訪日,看似話題單純,行程輕鬆,實則任務艱巨,說是“融冰”,實爲舉重若輕。(美國《世界日報》)

  溫家寶這次訪日,是中日關係陷入低潮以來,在日本首相安倍去年破冰之後,中國領導人的回訪;是上届總理朱熔基到訪日本七年後,政府最高領導人重訪日本;也是中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2003年訪日後,中國最高領導層再訪日本。中國今年的外交基調,是推動“和諧世界”理念的實現,整體外交布局,也隨之作出重大調整。溫家寶訪日,正是今年北京國際戰略變局中的重要一環,是繼胡錦濤年初出訪非洲及3月出訪俄羅斯之後,第三個重大外交行動。

  溫家寶這次訪日之所以重要,主要由一系列時間背景决定。首先是中日關係上,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又是“蘆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70周年,調整中日關係,更顯迫切。另一方面,對中國領導層來說,今年是中共十七大舉行的政治年,又是北京奧運會籌備的關鍵之年,在外交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更形重要,而長期冰凍的中日關係,正是一個突破口。(香港中評社)

  從初步透出的溫家寶訪日行程,看似與之前朱熔基、吳邦國等領導人的訪日意圖區別不大,都是爲緩和關係,溫家寶更直言是要在去年安倍北京“破冰”之後,到日本去“融冰”。但溫家寶更重要的任務,則是要建立起中日關係的新“戰略”框架。(新加坡《海峽時報》)

  中日關係一直處于“政冷經熱”狀態,即兩國政治交往冷淡,經濟活動却持續升溫。“政冷”的冰點在臺灣問題、釣魚島主權、海域爭端、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追根究底,癥結在于日本政治右傾化思潮膨脹。保守右翼勢力及其主張在日本政界占盡上風,幷影響政府决策,通過修改教科書、恢復靖國神社傳統地位、美化日本侵略歷史,來實現其政治目的,致中國政府與民間極度反感。溫家寶此行任務重大,成敗系于如何避開日本政治右傾勢力形成的障礙,堅持從中日兩國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握安倍“破冰”之後呈現的解凍契機,進一步增强兩國貿易,進而冷靜而理性地處理兩國在薩哈林半島與東海的能源問題。比起其他歷史問題,能源問題更顯迫切具體,是中日關係其中一個最不安定的因素。(馬來西亞《南洋商報》)

2、"溫"情外交舉世矚目 展現平民總理務實親民作風
  以溫家寶的個人特質,他確實是中國赴日從事“融冰之旅”的最適當領導人。一是溫家寶的個性溫和務實,在與日本領導人討論兩國敏感問題時,即使出現分歧,至少能够以禮相待,化衝突于無形;二是溫家寶身段柔軟,又積極主動接觸所在國一般平民百姓,易于贏得民衆好感,對于擴大日本民衆對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的理解與好感,將有極正面幫助。(泰國《新中原報》)

  溫家寶將自己的這次東瀛之行稱爲“融冰之旅”,大意應該有二:即一要改變“政冷”局面,二要使冷淡的國民感情得到改善。日本媒體敏銳地指出,雖然一方面溫總理要與安倍首相舉行會談、會見天皇等;但他的視綫,始終都關注著日本國民。日本共同社上海支局長泰安淳一稱,“溫家寶總理是一個務實的人,也很有親和力,他的形象一定會改變很多人的看法,對中國産生友好的印象,達到‘融冰’的效果。”(上海《新聞晚報》)

3、中國外交思路已變 對日政策更具彈性更趨理性
  對比當前與過往中國領導人或外交高層的外交實務,外界可以很清楚的發現,過去中國對日外交實務往往存在著過高期待形成的落差,也就是外交政策目標訂的太高,又太執著,一旦無法完全實現就出現挫折感,甚至影響未來雙邊關係的改善,更有甚者還可能引發國內的民族主義激情,過去大陸一再出現的反日示威,就反射出領導人這樣的心態。

  但如今,中國的外交的確日益務實也更具彈性,越來越少受限于意識型態或歷史因素的糾葛,即以中國對東亞地區周邊國家的外交實務來看,中國與越南的關係、中國與韓國的關係、中國與印度的關係,均展現出求同存异、面向未來的態度。以溫家寶剛結束訪問的韓國來說,中韓之間近期出現的“長白山”(韓國稱爲白頭山)主權問題,就是一個極爲棘手的政治問題,但溫家寶却能先發制人,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用一句“中韓之間不存在領土問題,這是兩國關係發展的重要政治基礎”的話,化解了可能出現的尷尬。(泰國《新中原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