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溫家寶訪日融冰 中日關係回暖可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3 15:46:18  



四、破冰不易融冰更難 日本須切實遵守中日共識

1、和解需要小心維護 中日關係升溫但仍弱不禁風
  溫家寶的“融冰之旅”意味著自去年秋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訪華而開始解凍的中日關係有望進一步升溫。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中日關係仍然“弱不禁風”,不能期待此行訪日獲得實質性成果,中日兩國需要小心避開敏感的歷史問題,著重開拓面向未來的兩國關係。(美國《華爾街日報》)

  爲免這次“融冰之旅”節外生枝,雙方輕輕帶過一些具爭議性的項目。在能源合作的文件上,沒有就共同開發東海油田有具體協議,這個項目和釣魚臺列嶼,都涉及敏感的領土爭議,今次未有重大突破。 

  至于二戰歷史問題,溫家寶說過﹕歷史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會爲改善關係添障礙。安倍的態度至今還是曖昧的。早前他發言企圖淡化日軍强征亞洲各國婦女做所謂“慰安婦”,至今又未公開承諾不去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他如何對待日本的侵略歷史,仍在“觀其行”的階段。(香港中評社) 

  日本方面則關注中國擴軍,希望增加透明度。中國由經濟强國發展到軍事强國,惹起“中國威脅論”。兩國關係還要看兩地官方和民間能否减少相互猜疑,建立互信,以怎樣的心態面對中日兩强幷立的局面。(美國《星島日報》)

2、靖國神社死結待解 改觀中日關係關鍵在于日方
  其實,觀察溫家寶訪日融了多少堅冰,要看雙方在“歷史問題”上的措辭和表態。1998年江澤民訪日,處處强調日本必須正視侵華史實,在出席每一場合,包括見日皇在內。這次溫家寶不像江澤民那樣,但是也不能太軟。衆所皆知,安倍的民族主義立場比前任小泉更爲强硬。安倍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專訪時,曾表示會以“謙虛”態度看待歷史。11日與溫舉行會談後,承諾以“認真”態度對待歷史。“謙虛”和“認真”恐怕距離中國希望的“正視”和“悔罪”還差得遠。(美國《世界日報》)

  自從去年秋天安倍訪華以後,中國政府表示出了彈性克制姿態。前不久,日本國內出現否認慰安婦的言論,中國的反應低調。不過,溫家寶日前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沒有忘記提醒日本領導人不要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有分析認爲,安倍爲了在今年夏季參議院選舉中贏得選民支持,不排除參拜靖國神社的可能。慶應大學教授國分良成指出,安倍一旦改變目前的“曖昧戰術”,明確參拜立場,他與胡錦濤建立起來的信賴關係將徹底破裂。他指出,如果安倍參拜,這樣兩國的關係估計要比小泉時代更糟糕。(日本《産經新聞》)

  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認爲,安倍目前在日本政局處于弱勢,國民對他的信心正在减低。在此情况下,安倍唯一能够拿得出的政績是改善中日關係,用他唯一的一項可能成就來冒險,至少他現在是猶豫的。(北京新華網)

3、中日關係全面融冰 還須依靠兩國民間加强交流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南韓、日本之行已經進入尾聲,國際傳媒關注的是溫家寶對日本的“融冰之旅”,而忽視了他整個行程的外交設計。如果僅從剛剛發表的中日聯合新聞公報來看,似乎幷沒有太大的實質性進展,尤其是在中日矛盾的表面癥結“歷史問題上”,日本沒有具體的承諾,因此也就沒有任何進展,而中方在幫助解决北韓綁架日本人問題,對日本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問題上,亦都無法開出暢通的綠燈。爲何中日經貿關係進展快速,雙方政府和財經學界人士也都充分認識必須改變目前“政冷經熱”的局面,但爲什麽都熱不起來呢?(美國《世界日報》)

  爲何中日經貿關係進展快速,雙方政府和財經學界人士也都充分認識必須改變目前“政冷經熱”的局面,但爲什麽都熱不起來呢?很顯然,這是因爲中日兩國國內的政治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民間對政府政策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大。由此可見,中日關係要全面融冰,單靠領袖的幾次互訪還不够,要從冰層底下生火加溫,那就是雙方民衆內心的怨恨情意結要徹底解開。(香港中評社)


  擺脫“小泉夢魘”之後,中日關係終于走出了漫長嚴冬。從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行,到如今溫家寶的“融冰”之旅,半年以來,中日兩國領導人都表達了改善中日關係的强烈願望。雙方開始以務實、理性的態度看待彼此間的分歧,使中日關係的改善有了機會。歷史問題,領海紛爭,價值觀的巨大差异,民衆情緒的對立——國家之間可能存在的所有問題,似乎都能在中日關係之中找到,解决這些問題的過程必然漫長幷且艱難。而溫家寶此次的日本之行,則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美好的開始。(北京中國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