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紙餡包子”謠言惑衆 重創大陸新聞公信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6 09:59:18  



四、食品危機亂人心 監管部門難辭其咎

1、食品安全警鐘頻響 民衆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應該承認,“紙餡包子”這條新聞之所以在短短的幾天內,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原因不是偶然的。由于某些地方監管不到位,打擊力度不足,導致近年來假冒僞劣食品甚至藥品頻繁出現在市場上,嚴重危及公衆的健康甚至生命。“紙餡包子”的報道,如果沒有民衆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此新聞最初也不會成功“轟動”。(北京《新京報》)

  而且,層出不窮的毒奶粉、蘇丹紅、多寶魚、福壽螺、紅心鴨蛋、桶裝水……讓公衆對待有關食品安全、産品質量的報道已懷有“寧信其有不信其無”、“不憚以最大惡意來揣度國人”的心態;加上近期中國食品安全正面臨著國際社會的疑慮,在此背景下,原本這個只應在國內受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立刻被迅速放大到爲世人所矚目的程度,顯示出不同于以往的衝擊力。(香港《大公報》)

2、監管部門難辭其咎 食品安全監督疏漏頗多
  “紙餡包子”儘管是假的,但有關監管部門是在假新聞前就厘清了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監管嗎?哪個城市的食品安監部門敢拍著胸脯說我們的市場决不存在如此荒謬的做法?早點包子市場真的乾淨得只有紙箱餡的傳聞嗎?因此,我們的食品安全狀况仍然堪憂。(北京人民網)

  “紙餡包子”報道出來後,立即有評論者反思“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不是當下中國的監管生態惡化到這種地步,不是問題産品一次次突破公衆想像力,不是商家與公衆間已失去基本信任,假新聞不至這麽順利出籠,更不會被媒體和公衆所相信。所以,板子首先要打到“問題商品泛濫”這個總體性環境上,打到監管者身上。最應該反思的,就是中國的質量監管部門,由于他們的種種疏漏,使假食品等重大問題先由媒體曝光才由有關部門查處,已成爲一種慣例。(新加坡《聯合早報》)

  7月10日,國家質檢總局因“紙餡包子”事件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强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監管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强化監管措施,幷表示將對制售假冒僞劣食品、使用非食品用原料和濫用添加劑造成安全隱患的違法行爲實施嚴厲打擊,恰巧顯示了食品安全監督的制度建設裏存在諸多疏漏,不然,就不會有出一事而頒布一個《指導意見》的慣性了。(湖南紅網)

3、報道失實幷非灾難 假食品危害大于假新聞
  對于質量監管部門來說,重要的不是指責媒體報道失實,而是反思自己爲何喪失了社會公信力。公衆兩天不吃包子,不會對身體構成傷害;那些吃了假奶粉的大頭娃娃,却難以恢復健康。從這個意義上說,假食品的危害性要大于假新聞。其他各種職能部門,在假食品出現之後,往往認爲與己無關,因此按兵不動,在假新聞出現之後却高調介入、聲色俱厲,大有此一時彼一時之勢。

  必須指出,在各種各樣的假新聞中,這種揭露式的假新聞危害性最小。放過衆多高大全的假新聞,只攻擊揭露式的假新聞,或者放過假食品,只批評假新聞,都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表現。相比這次個案,近年來假食品事件層出不窮,質量監管部門的失職顯得頗具普遍性。以此次媒體的錯誤,證明食品質量有所保障,這在邏輯上是不成立的。有關部門只有像對待假新聞一樣對待假食品,公衆才有可能不再輕易相信假新聞。(廣州《南方都市報》)


  10天前,民衆以爲報道是真的,包子是假的;10天后,官方宣布報道是假的,包子是好的。到底誰是真的,誰是假的,民衆一頭霧水。據瞭解,官方目前已開始加强對媒體從業者的管理和職業操守教育,媒體管理的機制上將出現怎樣的變化?出現假新聞的根源是否能被根除?能否避免再出現這樣的事件?如何令百姓對餐桌上的食品不再忐忑?相信是每位媒體從業者和公衆都會關注下去的問題。(廣州南方報業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