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燃油稅“跑步”出臺 快刀恐難斬亂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27 23:52:11  


 
二、油價市場化改革隔靴搔癢

1、國際油價接連暴跌 燃油稅等到低油價之機

  促使燃油稅這項曠日持久的稅種突然在短期內出臺的一個直接原因是自今年7月中旬以來,國際油價從每桶147美元暴跌至40美元大關。鑒于世界經濟增長前景不佳,短期內油價很可能將繼續保持在低位波動。同時,在國際指標性油價暴跌的過程中,中國成品油市場出現了批發價格大幅下調、國企自降油價等多種罕見現象。因此,燃油稅的出臺不可能導致油價上漲,可以說是幾十年都難以遇到的最佳時機。從各方面的反應來看,大家都比較平靜地接受了燃油稅出臺這樣重大的變革。(上海《新聞晨報》)

  12月18日,中國于宣布决定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作爲改革的第一步,19日零時起下調成品油價格,幷明確2009年成品油消費稅增收後油價不提高。此舉表明,國家將在不增加消費者現階段負擔的基礎上,推出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厦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說,中國在改革開放30周年紀念這一天决定將醞釀十多年的燃油稅費改革正式推出具有特殊的意義。他强調,此舉意味著在成品油價格調整的問題上,政府的態度更加積極,中國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時代不遠了。(深圳報業網)


2、遏制成品油價不力 燃油稅“意見稿”避重就輕

  12月5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和稅務總局聯合發布《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意見稿”的主要內容是:取消公路養路費等收費,逐步有序取消已審批的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在不提高現行成品油價格的前提下,提高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它成品油單位稅額相應提高。汽、柴油等成品油消費稅價內徵收,單位稅額提高後,現行汽、柴油價格水平不提高。(北京人民網)

  這個“意見稿”與此前外界輿論的猜測有些出入,不過也可以看得出參與制訂部門的“良苦用心”。首先,此前外界大多猜測,燃油稅改革方案將采用與海南試點方案相似的“從價徵收”法,即在油價的基礎上乘上一個稅率的加成。這種方案最大的弊病就是基礎油價這個基數成爲影響稅負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按照“從價徵收”法,那麽現行油價的定價體系將成爲各界爭議的焦點。而此次“意見稿”中的方案采用的是“從量徵收”法,即在單位成品油里加上一個固定的稅額,此稅額與油價的變動沒有關係,這樣就很“巧妙”地避開了油價這個敏感的話題。

  其次,只取消公路養路費和已審批的政府還貸二級公路通行費等收費,與此前外界猜測的大致相同。這樣,在减少部分稅負的同時也相應地减少了來自相關利益部門的阻力,爲燃油稅的順利實施鋪平了道路。(上海《新聞晨報》)


3、接軌國際成爲空談 壟斷結構制約油價改革

  長期以來,中國的汽油和柴油實行政府定價,而不是市場定價,這使得成品油市場價格傳導機制無法生效。在原油價格高企時,成品油和原油價格、成品油批發價和零售價倒挂,煉油企業“煉得越多虧得越多”,企業不願意煉油,零售商也不願采購成品油,這就是頻頻出現的“油荒”的由來。而在原油價格大幅回落後,煉油行業獲得“暴利”,成品油供給迅速增加,又導致出現大量成品油庫存。而且,由于成品油價長期不能反應原油價格變化,導致國內的需求幷沒有因爲國際原油價格高企而回落,這種虛假的“中國需求”反過來推高了國際原油價格。飽受原油與成品油價格倒挂之苦的中國政府,不得不用納稅人的錢補貼成品油用戶和煉油企業,形同“劫貧濟富”。(北京《中國經濟周刊》)

  在燃油稅“意見稿”中,將現行汽、柴油零售基準價格允許上下浮動改爲實行最高零售價格。既取消了下限,也不規定最低價格。這種最高零售價(以出廠價格爲基礎,加流通環節差價確定)可以稱之爲“天花板價格”——國際油價80美元/桶,新方案提出把2006年確定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中規定的“當國際市場原油平均價格高于50美元時開始扣减加工利潤率”,提高到80美元。這就保證了當國際油價不斷下行時,國內成品油價格也會下行。不會像現在這樣,國際油價已經很低,國內却很高。而國家油價高的時候,只要不超規定的最高零售價(80美元/桶),國內油價也會升高,石化企業的虧損就會隨著價格轉嫁出去了。形不成嚴重的倒挂,國家也不會被動的補貼。因此新的改革方案在目前的情况下起到了雙向作用。

  其實,除去關于最高零售價格的限制,就定價機制而言,國內與國際油價定價機制而相近。其他國家成品油價格通常由原油價格、加工成本、稅收、生産企業利潤和流通環節差價構成。但不同的是,其他國家是純粹放開的市場環境,國內成品油市場是價格管制的非競爭性市場。目前,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雖然在上個世紀90年代完成了體制改革和重組,但二者同呼吸共命運,雖然近年來中海油發展迅速,却仍不能形成三足鼎立。而在壟斷的市場環境下,放開價格是非常危險的。成品油價格完全由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公司來定,價格無法預料。沒有成品油的市場化定價機制給人以“隔靴搔癢”之感,燃油稅不過是壟斷集團換了一把剪消費者身上羊毛的利器而已。(北京和訊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