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房價狂飈中央關注 調控組合拳能否奏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8 11:25:28  


 
一、樓市泡沫再次泛起 調控頻出重拳

1、三劑“涼藥”樓市“去火” 房產新政定調明年房價

  2009年是中國樓市由低潮迅速轉向高潮的一年,從低谷迅速創出新高,房價上升速度超過了2007年。(廣東《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10月,當中央與地方聯手救市以穩定房地產業之時,樓市成交幾乎已經陷入“冰凍”,龍頭房企舉步維艱,產業鏈條哀鴻遍野。誰也沒有想到僅僅四個月後,中國樓市強勁反彈。又過了四個月,投資熱度向二、三線城市縱深蔓延,到年底,部分地區房價幾乎化為脫繮野馬。儘管官方數據尚且溫和,但從市場一線反饋的消息顯示,從年初到年尾,房價泡沫已經形成全國蔓延之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杜拜危機”給處於高熱狀態的樓市再次敲響警鐘,在全國樓市不斷刷新的房價、地價神話過程中,樓市積聚的風險越來越大。樓市“清火”勢在必行。(天津《今晚報》)

  12月31日購房優惠政策的最後期限還未到來,遏制房價的新政卻已頻頻出手。一兩個月前,業內尚在討論購房優惠政策是否繼續的話題,而轉眼間,政策大變。從2008年底開始的鼓勵、促進房地產發展的政策目前已經被調控取代。房地產政策正式從“保增長”轉型為“調結構,遏房價,抑投機”。(四川在線網)

  繼國務院12月9日“營業稅優惠政策”調整之後,12月14日,堪稱新一輪房地產市場調控框架的“國四條”出台。當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提出增加供給、抑制投資投機、加強監管、推進保障房建設等四大舉措。就在市場驚魂未定、猜測紛紛之際,12月17日,“五部委通知”再度發出,通知表明,開發商“拿地首付不低於50%”。中央密集出台信貸、稅收、土地等一系列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從政策內容來看,這三個連續的政策已經覆蓋了房產市場的主要交易環節”,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李鐵崗稱,“政策密度及力度前所未有”。當前房地產調控措施開始進入密集出台期,未來或有“重拳”出擊。(北京《北京商報》)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下半年房價的過快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觸動了主管部門的神經,直接導致了政府政策的突變。果然,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了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遏制”一詞開始讓市場感到一絲不安,即使瘋狂如2007年,依然用“抑制”一詞,而“遏制”的力度不言而喻。敏感的股市迅速捕獲到這一信息,地產股自12月初就開始了連續“陰跌”。(北京中國網)


2、溫和調控有保有壓 出台緊縮政策時機未到

  針對近期房價的猛漲,政府終於伸出了“調控之手”。多數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對此輪調控政策的共同感受是:“溫和調控,有保有壓”。他們認為,從此輪調控政策來看,目的是很明確的,主要是為了抑制投機性需求,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但除了“壓”以外,政策實際上也有“保”,比如鼓勵普通商品房的自住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北京《新京報》)

  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包括貨幣投放收緊,樓市優惠政策退出等在內的利空消息正在消解。緊綳神經的開發商鬆了口氣。消息人士稱,中央決策層已經認識到,隨著經濟硬啟動的資源逐漸消耗,明年中國經濟可能是比2008年形勢更為嚴峻。這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根本原因,但這不代表中央沒有看到樓市泡沫的風險。“只是目前出台緊縮政策時機未到。總體來說,決策者希望以資產泡沫換得宏觀經濟回暖的寶貴時間。”一位光大銀行北京分行高層告訴記者。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絕不是通過幾套保障房或緊縮政策就能解決高房價問題的。它涉及地方財稅體制、中央與地方政府責任權力分配等幾大根本行政制度。制度不理順,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房地產市場永遠是個消息亂飛,卻難有改觀的市場。而中央決策層其實並非不知道矛盾核心所在,只是一切行政措施,都需要拿捏一個恰當的時機和程度。”一位中國銀行高層表示。(上海《上海證券報》)


3、樓市綁架中國經濟 房地產業發展早入誤區

  在各個不同場合上,不斷有人在討論:房價還會繼續上漲嗎?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甚麼時候破裂?根據對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的調查,大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已經遠遠超過10%的國際警戒線。在不少地區,這一比例甚至已經達到50%以上。同時,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也不容置疑。房地產已經占了GDP的6%,四分之一的投資在房地產行業,50多個產業與房地產關係密切。

  正因為如此,有關當局有足夠的理由要擔憂房地產。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日本房地產泡沫解體之後,日本經濟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沒有走出過陰影。海內外,早就有很多人在討論中國是否會步日本模式後塵的問題。現在又有杜拜世界事件。房地產無疑已經成了中國經濟的金箍咒,因為房地產的解體也很可能就是中國經濟的解體。多年來,儘管有關當局也對房地產市場多有不滿,但一旦當房地產遇到危機時,必出手相救。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政府出台的龐大應付危機的資金,也有很大一部分流向房地產。(新加坡《聯合早報》)

  專家說,房地產行業正在消耗國家的經濟發展基礎,透支了未來幾代人的生存資源和空間。在如此暴利的房地產業之下,誰還會踏實地去搞科研創新?當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時,日本還有先進的技術,而且是“民富國強”,所以泡沫破了20年,依然可以支撐下去,我們中國有甚麼?(香港《香港經濟日報》)

  中國房地產政策發展之路,一開始就走錯了路。在中國於上世紀末進行住房體制改革以後,房地產市場開始走上了全面的“市場化”之路。但是,在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由於地方政府參與的程度越來越深,房地產市場逐漸演變成了政府開拓財政資金來源的一個重要途徑。政府手裡控制的資源是土地,它通過向房地產開發商出售土地獲得財政收入,房地產開發商將高價獲得的土地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房價自然越推越高。為了從這個市場得到更多利益,政府對保障性住房的開發興趣衰退,更熱衷於對豪華型住宅的支持,而且對一些“地王”的出現也樂見其成。更為嚴重的是,某些地方政府與房地產開發商已經結成了事實上的利益同盟,房地產開發商可以借助政府力量強行進行拆遷,這才導致惡性拆遷事件的發生。(陝西《華商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