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自衛隊主力戰艦群停泊軍港 |
另外,艦艇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部探測裝置,這樣己方的其他戰鬥平臺也可以對目標實施攻擊。首先,作為戰鬥平臺,與武器裝備的數量相比,更要求武器系統的打擊精度;其次,作為探測平臺,與提供的情報數量相比,更要求處理情報的速度;再次,作為情報中繼平臺,要求裝備可實現情報資源分享的網路及大容量資料通信設備。
重視多用途性、機動性和續航性。打造遠洋作戰群。“9•11”之後,日本海上自衛隊借全球“反恐”之名,強調多用途性、機動性和續航性這3種性能的重要性。日本海上自衛隊是日本實施海外軍事干預的主力軍。為加強海上自衛隊的遠洋作戰能力,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了新一輪造船計劃。根據日本的中期計劃,海上自衛隊準備在2010年前再裝備6艘“金剛”級“宙斯盾”型導彈驅逐艦,使4000噸以上的船隻達到40艘,並且投巨額資金在2015年前建造2艘可搭載E一2預警機和垂直起降戰鬥機的4萬噸輕型航母。
同時海上自衛隊的“九九”艦隊將向“十十”艦隊轉變。一旦完成轉變,日本將擁有4個准航母戰鬥群,成為僅次於美軍的第二大海上軍事大國。今後海上自衛隊的艦艇將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態,這就要求進一步提高艦艇的“多用途性”、“機動性”和“續航性”。
求大範圍機動活動的運輸艦和補給艦。在冷戰後的聯合國維和行動及國際緊急援助活動中,運輸艦和補給艦是最活躍的運載工具。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海上自衛隊實施的“戰爭外軍事作戰”的象徵。
今後,這些運載工具應該擁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為了充實運輸、補給艦艇的高速大量運輸能力,今後將繼續切實地推進大型運輸艦建造工作。如果實現了“大隅”級運輸艦3艘體制、補給艦5艘體制的話,各自其中的1艘艦隻就可以擔任在國外實施國際緊急援助活動等任務。現在的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中,有逐步減少將運輸艦配備到地方的趨勢。以前為了運送實施緊急警備任務的陸上自衛隊的部隊兵力,及派遣救災時運送救援物資,一直將運輸艦配備到各地方隊,並通過“擱淺式運輸”實現離岸和到岸。“擱淺式運輸”提高了物資運送到岸的靈活性,但從另一方面也犧牲了運輸速度和運輸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