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緬油氣管道,中國昂貴的一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2 09:27:27  


 
  緬甸政局劇變,在緬投資的中國國企紛紛陷入尷尬與困境。2011年9月,由中電投集團投資,中國水電集團承建的伊洛瓦底江密鬆水電站項目,被吳登盛以尊重當地民眾意見為由擱置。該項目預算高達36億美元,兩家中國企業損失慘重。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下屬的萬寶礦產有限公司在緬甸北部投資10億美元的萊比塘銅礦項目,在經歷停工、復工、再停工的一番折騰後,最終也沒有逃脫密送水電的命運——於2012年底全面中斷。

  中國國企在緬甸投資受挫,首先是對緬甸的政治風險認識不足。特別是該國處在從軍政府向民選政府的過渡階段,政治走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不少中資企業認為自己的優勢在於可以到達西方企業不願或者不能涉足的國家和領域,殊不知,具有多年海外經驗的跨國企業之所以不願進入,常常是因為評估到風險可能大過收益。

  在投資之前進行細致而嚴謹的風險評估是投資的必要功課,但是很多中國國企都忽視了這一環節,對於當地的風土人情、習俗禁忌缺少足夠的了解。以密鬆水電站為例,當地居民有山川崇拜的傳統,而建壩發電觸碰了禁忌,在當地社區招致強烈反對。

  緬甸是個多民族的後殖民地國家,國家統合能力比較低下,緬北內戰時斷時續,若開邦佛教徒與穆斯林的衝突不斷。中緬油氣管道在緬境內全長770多公里,從緬甸南部港口一直向北延伸,在緬北從雲南瑞麗進入中國。緬北槍聲不斷,保證油氣管道安全暢通絕非易事。若衝突雙方以油氣管道作為襲擊目標,中石油將如何應對?

  中國國企在緬甸最大的敗筆,當屬其依賴“上層路線”的運營思路。中國的大型國企在國內習慣於享受政府的強有力行政和財務支持,並且憑借這種支持占據市場。當他們進入緬甸時,也試圖複制他們在國內市場的優勢——走爭取緬甸中央政府支持的“上層路線”,以為有軍政府支持就可以搞定一切。

  走“上層路線”的一個直接後果是,管線所經的地方政府和社區在項目規劃和合同層面處於缺位狀態。2010年6月項目開工,中石油在項目建設實施層面,才面對面接觸到緬甸當地居民、社區,並遇到超出預料的阻力,導致工期延誤和造價超支。根據協議,緬甸政府通過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每年將獲得1300多萬美元的過境費,而承擔了環境成本的沿線社區和居民,卻很難從中直接獲益。在當地人眼中,中國資本與緬甸政府聯手攫取巨大的利益,其不滿之情可想而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