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必須打破產能過剩怪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28 10:33:27


中國不少行業都面臨產能過剩,尤其是鋼鐵、水泥、光伏等領域更是全行業過剩。
  中評社香港3月28日電/英國《金融時報》3月27日載文《中國必須打破產能過剩怪圈》,摘要如下:

  當潮水褪去之際,才知道誰在裸泳。經濟也是如此,當增長放緩之際,昔日蒸蒸日上的生產能力也開始凸顯出過剩壓力。

  最近中國社交媒體內流傳一份全球鋼產量排名,第一名是中國(不包括河北)第二名是河北(不包括唐山),第三名是唐山(不包括瞞報),然後是日、美、印、俄、韓、唐山(瞞報產量)、德國。

  這份名單戲謔之餘,也揭露了中國產能過剩幕後的冰山一角,那就是中央調控與地方瞞報的貓鼠博弈。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即表示,產能過剩的原因之一正在於政府對微觀經濟的幹預過多,尤其部分地方政府以追求經濟和財稅收入的高速增長為目標,通過低地價甚至零地價供給、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方式招商引資,扭曲了市場信號,影響了企業正常的投資決策。

  如今中國不少行業都面臨產能過剩,尤其是鋼鐵、水泥、光伏等領域更是全行業過剩,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去年曾經列舉一份數據,表示不少行業生產已經接近或者達到了峰值,“僅僅河北遷安縣(市)一個地區的產量就超過了德國,唐山地區鋼產量超過了歐洲……水泥、船舶、太陽能、風力發電設備均表現出產能過剩,包括發電設備製造在內,產能已經達到年產1.6-1.8億千瓦。”

  中國產能過剩是不可回避的現狀,那麼如何解決呢?這是一個有趣的爭議話題,蘇波認為化解產能過剩和深化改革將同轉變政府職能相結合,大幅度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減少政府對企業投資活動的行政性幹預。然而,蘇波發言之後,一位在場的發改委官員即表示,化解產能過剩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需要考慮政府和市場的結合。

  這位官員“一分為二”的發言代表了不同部門對於產能過剩的理念差異,甚至也暗示了中國決策層對於產能過剩現象的矛盾心態:一方面政府尤其地方政府是產能過剩推手是不爭事實,另一方面最終約束的方法卻離不開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行政手段,導致付出代價的往往是企業甚至是民企——例如江蘇名噪一時的“鐵本事件”正是一個絕佳案例,以削減產能過剩之名,行極端方法減產能,效果如何呢?即使一家野心勃勃、實力不菲的企業從此步入隕滅,多家國有金融機構遭遇財務損失,卻無法徹底根治產能過剩的行業固疾,冒險與金錢、權力故事仍舊在中國各地繼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