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一戰中國勞工:那些被遺忘在歐洲的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1 09:58:03  


 
  ■ 戰場上的“工蟻”

  當畢粹德和朱桂生與其他的華工到達法國馬賽港的那一刻,他們在海上漂浮了三個月的心終於落了地,但這並不是幸福生活的開始,他們甚至來不及舒展因為長途勞頓而疲憊不堪的身體就立刻被送到了前線,在傲慢的歐洲白人眼裡,他們只是一群健壯的廉價“工蟻”而已。

  先後到達歐洲的14萬多華工,其中有數萬被分配給英軍,數萬人由法國支配,另外還有1萬餘人則在美國赴歐遠征軍中服役。編號“97237”的“工蟻”畢粹德被送到歐洲西線戰場,負責挖掘壕溝、打掃戰場等工作,隸屬英國軍隊管理;而編號“27746”的“工蟻”朱桂生卻被送到拉羅謝爾附近從事戰地服務,他最初在面粉廠工作,後來被安排運送糧食彈藥。

  按照最初約定,華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並不參戰,但事實上華工的工作幾乎都是處於最前線。在工作安排上,法招華工多被安排到軍工企業,受雇於法國的華工由法國軍事當局負責。通過分包系統,對勞工有需求的企業開始使用這些人。因此,從布雷斯特到馬賽,從裡昂到敦刻爾克,不管是在國有兵工廠中還是在冶金、化工、建築行業的私營企業中,都有華工的身影。

  華工有的受雇於重工業企業,例如施奈德公司,有的受雇於汽車公司,例如雷諾公司,還有的被推薦至港口管理部門。而英招華工則幾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線,挖掘戰壕、修築工事、野戰救護、掘埋屍體、清掃地雷、築路架橋、解運糧草、裝卸給養……但凡戰爭所需,幾乎無處不往、無所不為。另一些則替代了被派往法國的英國碼頭工人和運輸工人,這樣就使得英國工人能夠回到英國從事他們的職業。但無論是在前線還是後方,華工從事的都是最艱苦、最繁重的工作。

  在1917年8月中國向德國宣戰以後,法方監管下的中國勞工開始在前線挖掘屍體以便於日後把他們埋入軍人公墓。許多華工在掘埋屍體或者抬運傷兵的時候,精神遭受刺激,被關進了專門的瘋人院。有的華工還向前線運送彈藥,另一些人就留在了法國兵和英國兵的戰壕中修繕掩體,維護機槍陣地。在1917年法國皮卡第的一場戰鬥中,英軍士兵全部負傷,修繕戰壕的華工們就拿著手中的工具衝入陣地與德軍搏鬥,當援軍趕到時,大部分華工已經戰死。而根據英國首相喬治(DL George)所作的記述,在加萊(Calais)和敦克爾克(Dunkerque)工作的中國勞工還遭受了空襲,在加萊的一次空襲中有8名中國勞工遇難。

  在歐洲戰場上,華工們超強的適應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給西方人留下深刻印象。英國記者韋克菲爾德說:“每一位華工都是頂呱呱的多面手,能忍難忍之苦,工作風雨無阻、冷熱不懼…… 善於學習,對英國遠征軍的各種工作需求,都能應付自如。”

  一份來自1918年的英國陸軍部報告叙述道:“中國勞工是所有外國勞工中最優秀的……大多數勞工都能熟練地工作或者說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們一直都在鐵路、兵工廠和坦克車間高效率地工作。”法國軍隊總司令福煦也曾在給法國總理的信中寫道:“(華工)是非常好的勞工,他們可以成為最好的士兵,在炮彈的狂射之下他們能保持很好的姿態,毫不退縮。”

  然而,華工的付出與回報是不成比例的,尤其在一個沒有強大國家支撐的時代,只能任人宰割。按照合同約定,華工的工錢為每天5個法郎(相當於一塊多大洋),每天工作十小時,有周末與節假日,但是到達戰場後,扣去夥食費剩下4個法郎,再除去住宿費,剩下3個法郎,置裝費再除去25生丁,醫療保險除去25生丁,工資縮水一半到2.5個法郎,而當年前線法國士兵每日的薪金為10個法郎。即使1919年的英國議會會議備忘錄也不得不承認:“華工比其他有色種族的勞工擔當了更大的風險,但是他們甚至連幾塊小小的軍功章也未能得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