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一戰中國勞工:那些被遺忘在歐洲的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1 09:58:03  


 
  ■ 從歐洲到中國

  按照招募合同約定,華工的合約為五年,當戰爭結束後,許多華工仍然繼續做戰場清理工作,包括拆除未爆炸彈等等非常危險的工作。當合約結束,思鄉心切的華工大約有11萬人選擇離開歐洲,回到故土。英招華工的最後一批在1920年4月回國,法招華工也在1922年3月歸國完畢。

  歸國華工中不乏以其所學貢獻於國家發展者,如在敦刻爾克鋼鐵廠工作的勞工在回國後曾立志為中國實業作出貢獻,但因政局動蕩,最終以失望告終;華工中也不乏為中國革命事業獻身者,如在法國加入共產黨的陳彭年,回國後作為特科成員打入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從事情報工作,後來在長征中犧牲。

  而根據留在法國的華工組織旅法華工總會上世紀30年代的一項統計,發現有1萬餘華工仍留在法國工作生活,成為法國的首批華人。留在法國的華工,一些人幸運地與當地女子結婚,有的留法華工還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朱桂生就是其中一個幸運者,一戰後,他在蘭斯定居,與當地法國姑娘巴蒂斯特相愛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二女。二戰發生後,他參加法國軍隊,再次成為一個無畏的戰士。而後,他一直居住在蘭斯地區,直到辭世。而另一些人,他們每天只能做兩件事:早晨搬著板凳看日出,傍晚搬著板凳看日落,在對故國家人的思念中孤獨終老。

  關於華工在一戰中的傷亡數字,至今也沒有一個定論,英法軍方疏於統計,當時的中國北洋政府則有意無意地給予誇大。據現有的不完全統計,當年華工曾經奮戰的法國下加萊省、索姆省、塞納濱海省、埃納省、瓦茲省、孚日省和羅納河口省等地,共有56處公墓的1791個墓穴葬有華工。畢粹德正是他們中的一位,1919年9月27日,他在排彈的時候犧牲,留給家人的是一枚喬治五世勛章、一個用過的飯盒和勺子,還有他在一戰歷史上留下的痕跡。(來源:《看歷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