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污染企業成衣食父母緣於權力通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9 11:09:34  


  據河南一位縣環保局長透露,“縣環保局目前有157人,其中行政編制11人,財政全供事業編制24人,剩下的133人均為自收自支人員。他們吃什麼?只能吃‘排污費’。”

  污染企業成為環保部門的衣食父母,這著實是一種尷尬。要知道,污染企業可是環保部門著力打擊、治理的對象,它們應該是環保部門的天然敵人和對立方,環保部門應該不遺餘力地將污染企業鏟除。但現實卻是,環保部門對污染企業愛恨交加:一方面,他們要治理污染企業;另一方面,他們又希望污染企業存在,這樣他們的日子才可以過得滋潤。所以,最後的環保執法就變成了“養豬執法”:把污染企業當成所養之豬,然後等到豬肥了,就從豬身上揩油。即使,最終的結果是環境污染嚴重,但只要自己過得好,環保部門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環保部門對污染企業投懷送抱看似反常,其實正常得很。一個基本的原因是,當環保部門人員超編,而且要收支自負時,環保執法就不可能挺直腰杆。他們必須改變執法的觀念:執法不是為了管理,而是為了罰款,只有罰款,那些超編之人才能有飯吃。如果,他們真的嚴格執法,對污染環境的企業該叫停的叫停,則很多環保系統內部的人就可能因此而吃不上飯。所以,他們習慣了放長線釣大魚,他們寧願污染的企業一直存在,這樣他們就可以持續罰款,做到一種所謂的平衡和可持續發展。

  同時,環保部門把污染企業奉為座上賓,還與GDP崇拜有關。當一個地方的執政者,把地方經濟的發展擺在首要位置,患上GDP崇拜之後,他們就會看重經濟發展的數字,哪怕這數字背後有著嚴重的環境污染。這就是所謂的數字出官。既然是數字出官,而不是環境質量出官,一些官員對雖然污染環境但是可以帶來經濟發展的企業便另眼相看——他們寧願承受污染的代價,也要借助污染企業發展經濟。在這樣的主導思路下,環保部門能怎麼辦呢?既然,地方領導認定發展是首要目的,他們不如順水推舟,借罰款從中獲得最大利益。結果,地方官員和環保部門因為污染企業實現雙贏。

  從這個角度看,造成污染企業成為香餑餑的原因其實有兩個:一個是執法部門的人員超編。人員超編導致了向執法對象要效益,這顯然違背了執法的基本原則,必然導致執法的錯位和執法的腐敗。一個是對經濟發展的片面強調。如果認定經濟發展是第一位的,而不管這種發展是否是帶血的發展,污染環境的發展,必然導致環保部門的缺位和環境執法的缺失,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環保部門形同虛設,甚至助紂為虐,為污染企業遮羞,擦屁股。這既是環保部門的悲哀,更是地方發展的悲劇。

  而這樣的問題在其它部門、其它行業存不存在呢?權力部門的超編,其實是權力的一種膨脹,當人們看到權力是一種好東西時,必然想盡辦法也要進入權力部門,哪怕混不到一個正式的編制。而權力熱衷數字,其實是權力對民生的一種忽視,當權力眼中沒有民生只有政績時,權力可能幹出任何事情。顯然,這些問題不僅僅在環保部門存在:超編的可不僅僅是環保部門,幾乎每一個部門都有臨時工來幹活,由編制之外者來充數;而權力對民生的忽視也不僅僅表現在環保問題上,那些匪夷所思的失位與越位,其實都是對權力對民生的忽視。

  所以,當污染企業成為環保部門的衣食父母時,反思不能停留在環保部門。這個尷尬其實是一種權力的毛病:權力在追求膨脹,權力在追求政績。這是權力的通病,它不僅在環保部門存在,在其它的領域和行業也必然存在,所謂執法對象成為執法者衣食父母的鬧劇一定也在其它方面上演。只有權力真的做到潔身自好,做到接受監督,做到以民為本,這樣的尷尬才能最終消除。(時間:4月19日 來源:北京青年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