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冤案平反機制亟待改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12 01:55:19


  時隔18年,內蒙古呼格吉勒圖案再次成為輿論熱點。據《新京報》報道,一直關注和推動呼格吉勒圖案的新華社記者湯計稱,2006年趙志紅案在開庭後,他寫了內參引起中央批示,該案休庭至今,8年沒有再審。

  佘祥林、趙作海、杜培武等冤案的平反,要麼是因為死者“複活”,要麼是真凶落網。但是,死者“複活”、真凶落網,並不能保證冤案一定得到平反。呼格吉勒圖案,“真凶”出現近十年了,可案件再審卻久拖不決。可見,冤案平反機制病得不輕。

  有人會說,趙志紅並不一定就是真凶。是的,但他到底是不是真凶,必須啟動複查程序、再審程序才知。事實上,當年對呼格吉勒圖的定案,就存在諸多漏洞。這樣一個疑點重重的案件,為何會久拖不決呢?

  一個冤案的形成,離不開公安幹警、檢察官或法官的瀆職與失誤,有些辦案人員多年後甚至已身居高位。那麼,蒙冤者的家屬如何能撼動這個有權的群體呢?在呼格吉勒圖案中,其實與“有權群體”進行鬥爭的,還包括新華社記者、退休檢察官、公安部刑偵局時任領導。他們認為這個案件是錯案,但仍然是多年無法推動再審的啟動。

  事實上,冤案能否得到平反,仍取決於原審法官、提起公訴的檢察官、辦案警察的良心,或取決於高層領導的重視程度。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們的冤案平反機制特別不暢通,改革勢在必行。相關改革,應當要求所審地和終審地的公安、檢察和法院進行回避,由最高法院親自提審,或由最高法院巡回法庭審理,或交由其他地方進行異地審理。(來源:信息時報 作者:楊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