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校服采購不能“花別人錢辦別人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8 11:51:17


“天價”校服(漫畫)
  近年來,圍繞校服采購曝出的醜聞可謂接二連三。2013年,先是上海曝出“毒校服”事件,後是廣東紫金縣教育局副局長蔡志濤被曝開“父子店”,壟斷校服供應8年斂財過億。日前,新華社報道,海口市查處了系列窩案,部分中小學校長、區教育局局長等49名幹部被查處,其中就包括“校服腐敗案”,報道就此追問:一件校服也要“吃幹榨淨”?當然,東莞招標的“穿不起”的校服,是否存在貓膩,尚不能妄下結論。

  即便如此,“穿不起”的校服備受質疑也在所難免。一者,東莞市外來務工者規模龐大,打工子弟受義務教育政策的惠顧進得了學校、卻買不起校服,豈不令人扼腕?二者,東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基本是長夏無冬,購置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全套校服,乃至於內穿的毛背心、毛衣均在其列,是否存在過度采購?三者,中小學生身體發育快,一套校服很難穿三年,一應俱全的18件校服套裝,難免由於日後不合體而增加浪費。

  中小學生要不要統一購買校服,教育部早有明確態度。2006年初,教育部出台文件規範學校收費行為,明確不得要求學生統一購買校服,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采取政府購買的方式向學生免費提供。但基於城市很多中小學都有統一校服的實際,允許城市中小學購買校服,“但必須是在經濟條件允許,學生自願的情況下進行”。其實,遍翻各相關法律法規,強制學生購買校服并無法律依據,只是停留於行政意見和紅頭文件中。

  但是,因為“增強集體榮譽感”的行政意願和或有的利益關聯,很多地方將“自願”演繹成了“統一自願”,且校服采購“醜到爆”,質次而價高。拋開個案腐敗不談,就普遍意義而言,校服采購已經跌入了邏輯怪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裡德曼曾提出“花錢辦事”的四種模式,其中:花別人的錢,幹別人的事,就會既不注重結果也不注重節約;花自己的錢,幹自己的事,便會既注重結果也注重節約。事實上,校服采購就是“花別人錢辦別人事”,結果與節約不可能雙贏。

  購買校服并不涉及財政資金,也不屬於政府購買設備或服務,依據《招標投標法》及《政府采購法》實施校服招標,本身就存在爭議。事實證明,即便是校服公開招標,“花別人錢辦別人事”的結果也并不讓人滿意。所以,整飭校服采購的種種亂象,要麼讓掏錢的學生和家長擁有足够的話語權,變成“花自己錢辦自己事”的模式;要麼作為義務教育的一部分,由公立學校免費提供。總之,現行的基本邏輯關系不作調整,只在采購環節作制度設計,或將很難治本,而且,治標也難免摁下葫蘆起了瓢。(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燕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