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招公平亟需提到重要層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25 11:21:00


  今年蘭州中考招生制度引發爭論,焦點集中到“統配”招生上。根據當地政策,教育部門確定統配比例,各省級示範性高中按照該比例確定統配名額,向全市初中定向分配;省示範高中除去統配名額和自主招生名額,剩下的名額才向所有初中統一招錄,并確定統招分數綫;統招綫以下,50分以內,再招錄統配生。由此導致“低分讀名校,高分卻無好學校上”。

  如此提煉這條新聞,恐怕一些讀者還是看不明白。那麼,不妨結合蘭州某中學校長的解釋來理解:由於統配比例增加(60%),統招的名額減少,這無疑會導致統招分數綫提高,對辦學效益好的初中,統配名額肯定能招滿;而實力薄弱的初中就需要降分統配。也就是說,在實力強的初中,高分考生可能上不了示範高中,而實力弱的初中,低分考生可以通過統配的路徑進入省示範高中。

  其實,統配政策并沒有“原罪”。按照教育部去年的規定,各地優質普通高中學校招生計劃分配到區域內各初中學校的比例,要逐步達到普通高中招生的50%。教育部的“分配生”政策,即為蘭州的統配生政策。這一政策的初衷,在於既有利於高中教育的均衡發展,也有利於初中的均衡發展,在薄弱初中就讀也有上名校的機會,使得就近入學和禁止擇校得以實施。

  但問題在於,如此均衡基礎教育資源,并不是以基礎教育固有資源的均衡發展來實現的,而僅僅以不同質量的生源去“稀釋”或者補充,名校與薄弱初中、高中的硬件條件和師資力量,仍然以明顯的差距現實存在著。如此,不僅加劇了高分考生競爭名校高中的慘烈程度,也將現實的殘酷性更多轉移給了考生和家長,從而“在追求大公平時制造了小的不公平”。這種小的不公平,就是具體到每一名考生,同樣的分數,有的可以讀名校,有的只能低就。

  問題的矛盾就在於統配比例定多少更合理?教育部要求逐步達到50%,蘭州確定的比例是60%,而各個地方的統配生比例各不相同。這些幾乎可以決定諸多學生命運的數據,到底是怎麼得出來的?由此引出一個更為關鍵的節點:與高考政策的穩定性、公開性和改革的穩重性、提前告知有所不同,各地中考及招生政策往往根據教育部的指導性意見各自制定相關政策,一者,鮮見公開征求意見或者聽證,多是教育行政部門一紙公文;二者,穩定性不够,甚至一年一變化。

  中招規則快速變化和信息公開嚴重滯後,使得其合理性甚至合法性備受質疑。類似於在教育部指導性意見下確定統配生比例等相關政策,相當於行政決策要決定一批人的命運走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考尚有複讀的機會,而中考因處於義務教育與非義務教育的分水嶺,一考定終身的色彩尤為濃重。是以,中招公平亟需提到重要層面予以關注,而訴諸公平,首先從政策公開討論、科學論證和依法聽證開始。(來源:燕趙都市報 作者:涵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