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灑水治霾 可疑的不止是耗水巨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26 11:08:48


  作為一座水資源十分匱乏以至於要靠“南水北調水”來緩解供水壓力的“缺水之城”,鄭州市如此大手筆地“日耗3.5萬餘噸”灑水治霾,遭受市民質疑,當然并不讓人意外。

  其實,如果“灑水治霾”當真是有效的,能有效“洗淨”當地空氣、改善大氣治理,即便是“缺水之城”、“日耗3.5萬噸、10.7萬元”,也未必就不劃算、不值得。但問題是,正如當地專家指出的,“灑水僅對揚塵有作用,對氣體污染物的抑制作用是沒有的”,“灑水治霾那叫揚湯止沸,不是釜底抽薪”。而此前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更是直言,“如果霧霾已從光化學反應轉為液相反應的時候,靠灑水抑制揚塵并不正確,只會加重霧霾”。

  而據此前鄭州大學的研究,“鄭州霧霾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其中燃煤占36.5%,機動車占31.9%,揚塵占20.9%”,“與產業和能源結構及汽車保有量有密切關系,鄭州市的產業一半以上都是高耗能產業,鄭州市年燃煤使用量2800萬噸,比北京市還要多。”這也就是說,即便“灑水治霾”對於抑制揚塵確實有作用,它也根本沒有觸及鄭州霧霾的最主要來源,完全是“治標不治本”。

  都說“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但在現實的霧霾治理過程中,面對像“一半以上都是高耗能產業”這樣催生霧霾的主要病根,一些地方政府事實上往往并不能真正做到直抵病根、對症下藥,而總是自覺不自覺地熱衷於“灑水治霾”這類表面文章。

  最近以來,圍繞霧霾治理,無論是在政府官方還是民間,鄭州市都已曝出不少引人注目的新聞。如據媒體報道,日前,在空氣質量“排名倒數第三”的鄭州市,由市長帶隊前往“排名倒數第五”的石家莊學習大氣污染治理;而在去年年底,由於“清潔空氣淪為奢侈品”,有鄭州市民通過網絡發布“致鄭州市長的公開信”,直言“對霧霾治理非常不滿”。在如此嚴峻而急迫的霧霾形勢下,鄭州市的治霾壓力,無疑可想而知,但也正因為如此,才更迫切需要源頭根本上真正對症下藥的治霾對策,而不是“灑水治霾”這樣治標不治本、甚至只不過是“安慰劑”的表面文章。(來源:半島都市報 作者:張貴峰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