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真的猴王,不屑上春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31 09:28:03


  春晚近期正式進入宣傳季,策劃出來的新聞一波又一波,這幾天成為網絡大熱點的是六小齡童節目被斃,進而帶動了一起聲勢浩大的網絡請願,其中一句流傳極廣,“零點敲鐘時,六小齡童喊一句‘俺老孫來也’我就能淚奔。”目前已經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是一場策劃出來的公關鬧劇:始作俑者新浪娛樂發的一條曖昧模糊的小消息,成了最早的消息源頭。

  “喊大聖上春晚”這個網絡事件發端於某種炒作應該不假,但其中也不乏搭車營銷者。針對“六小齡童、郭富城兩代美猴王上春晚”以及隨後節目被斃,郭富城方面否認捆綁六小齡童炒作新電影。但娛樂圈的事情真假難辨,否認炒作的聲明仍然是一種後續炒作。而所謂“六審被斃”更是錯到沒譜,六小齡童自己都回應“沒收到邀請”。但這輪炒作還是很成功,六小齡童的卷入,不僅撥動了屬猴人士的感情,也吸引了廣大《西游記》的粉絲。

  春晚年年辦,年年遭人罵。作為一個文藝形式,它是失敗的;作為一台主旋律的盛宴和春節營銷的主戰場,它是成功的。炒作者呼籲六小齡童這個演員上春晚,意圖消費一種童年懷舊主義,想借助孫悟空的感召力為走下坡路的春晚重新回聚人氣,這種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但孫悟空的精神與春晚其實格格不入。

  《西游記》這部老電視劇每年翻來覆去在各種電視台來回播,年輕人還是愛看,是因為小說原作的故事太精彩了。孫悟空的通天本領令人驚嘆,但真正感人的還是那打倒權威、追求自由的精神。這部小說精心創作的唐僧九九八十一難,植入了佛性,使得這部小說具有一種宗教感召力。

  這樣的故事當然是史上大爆款,見過激動人心的故事,我們就會連帶懷念那看故事的時光。這在心理學上叫“關聯記憶”。很多六小齡童的自來熟甘當“大聖”的“孩兒”,就是因為啓動了關聯記憶。

  喊大聖上春晚一方面是粉絲在表達對孫悟空和六小齡童的喜愛,另一方面也可以視為網民借機向春晚吐口水——因為趕上猴年,還挾了大聖這個“大V”。六小齡童作為“大聖”的肉身,順水推舟說“只要春晚需要我隨叫隨到”,真是頗具荒誕色彩的一幕,這哪裡還有什麼齊天大聖的派頭,我想,真的猴王一定不屑於上春晚,他會說:“俺老孫不去!玉帝老兒來請,俺老孫也不去!”不要說當演員表演節目供人取樂了,便是參加蟠桃大會,他也必須坐個首席——與玉帝老兒同列,偶爾還能將就,與別人同列那是萬萬不肯的。

  悲哀是,大聖只活在神話小說裡。演猴王的人,永遠只是演員。遺憾在於,演猴王的人,演的一般都是局部的猴王和表面的猴王。六小齡童版孫悟空充其量就是潔版孫悟空。86版《西游記》摒棄了原著血腥黃暴的一面,這個“孫悟空”本領高強、忠心耿耿、潔身自好,看起來像是一個基層好幹部。他是一只沒有性欲的英雄主義猴王,就像我們在其他主旋律影視劇中所看到的主人公一樣。

  《西游記》原作中的孫悟空可不是這樣,他是“很黃很暴力”的,孫悟空不僅愛看美女洗澡,甚至還會吃人。後來我們在各種新拍版本裡看到,唐僧太囉嗦能把人折磨死,悟空也是談戀愛的,其中當然有過度演繹的部分,但經典的價值是歷久彌新的,戲說無法超越原著,卻帶來了新口味,對喜愛它們的人來說不無小補,更何況新的時代需要新經典。

  六小齡童及其所屬的團隊只是詮釋《西游記》的一種版本,然而借助央視的影響力,六小齡童漸漸透露出一種“孫悟空”商標壟斷者的氣勢,說其他演繹者“篡改世界名著,辱沒中華文化”,這就不太可愛了。六小齡童確實演得不錯,但他居然忘了自己也是在“篡改”世界名著。去年賈玲向“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道歉,六小齡童公開表態稱是個“好開頭”,還追問“惡搞玄奘大師及世界名著《西游記》的影視劇網絡小說的諸位怎麼辦?”如果說為了讓觀衆高興,願意“隨叫隨到”上春晚是一種良好的藝品,那麼這樣一個妄圖執掌文化霸權的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他的精神與孫悟空也是格格不入的。

  網民喊大聖上春晚,并不是真的在乎央視春晚播什麼,他們在表達對春晚霸權的抗議。(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陶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