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鐵上救人被索醫師證 陳醫生的困境不該由個人承擔
http://www.CRNTT.com   2019-03-21 22:14:19


  據柳州晚報報道,3月19日上午,南寧鐵路局南寧客運段在微博上向動車救人的陳醫生表示道歉。此前,該醫生在網上曝料,自己在柳州前往南寧東的動車上救人卻遭乘務員索要醫師資格證,并被迫寫下情況說明的遭遇,引發網友關切。從網友留言來看,這個道歉并不被大多數人所認可。

  鐵路不是醫師主管部門,列車員沒有權力查驗醫師資格證。如果是為患者安全考慮,為救治效果考慮,查驗醫師身份也應該是在救治行為實施之前,而不是之後。陳醫生救治病人時列車員在一旁錄像,也讓人感到心寒。很多網友都認為鐵路方面這樣做是規避風險,把可能產生的風險推到熱心救人的陳醫生頭上。

  旅客、行人在列車或其他公共場所突發疾病,是一個經常現象。客觀地說,這類場所救治病人,有其獨有的困難,比如病人不能明確表達意願,不能自訴病情、病因;醫療環境和醫療手段均不如醫院,救治效果很可能難以保證,對病人和醫生來說都有較大風險,容易產生糾紛——這種“陳醫生困境”,需要在法律層面預估風險,平衡并保障各方權益,妥當劃定責任邊界;在此基礎上設計、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社會保障機制,讓突發疾病者得到及時救治,讓參與救治的醫務人員至少沒有後顧之憂。

  陳醫生的遭遇及社會反響再清楚不過地表明,沒有這樣一個頂層設計的制度,一次救治行為很可能就是一次糾紛的開始,而且很可能有關參與者都是輸家。

  乘客突發疾病,列車廣播找醫生,這個行為有一定的公益性,但也是職責所在。但是,要求陳醫生出示醫師資格證等行為,表明鐵路方面防範風險的意識很強,即使不比責任心更強,也一點不弱於他們的責任意識。相比之下,陳醫生則是救人心切而風險意識弱,這讓她在可能的法律糾紛面前處於弱勢。這也是公衆憂慮的地方:陳醫生的遭遇提高了衆多醫務人員的風險意識,以後在火車、飛機上突發疾病,誰來救我?誰能保證自己每次生病時都在家裡,身邊都有家人、熟人?所以,在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和保障機制時,這類糾紛的最後輸家是“不確定的大多數”,說白了就是所有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