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到穗三天內須登記”,有什麼實質意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27 05:44:18


  按官方統計,截至2013年年底,廣州登記在册流動人口686.7萬人,按照一定漏登率計算,實際居住流動人口為837萬人左右。這麼龐大的人口,每天進出個幾十萬也是相當平常的事情。如果真的都在3個工作日內登記信息,顯然太高估基層機構的能力了。尤其是如三元裡、新市、客村、棠下這些地方,刨除旅遊、觀光、看病的,僅僅統計流動的打工仔,都會是一筆浩瀚的神仙數。到時莫非要採購配備一堆自動申報機器來解決基層人手難題?並將這宣傳為“網絡政務”的舉措?

  很多年前,戶口牢牢束縛住一個國人的終身,如今公民遷徙的權利相對解套了。不管是來旅遊、來打工,還是來流浪,這都是私人事務。真的在當地打工,也會有具體的用人單位作登記。都21世紀了,政府若想管到人頭,可以強制要求用人單位網上錄入信息上報、可以通過酒店前台入住記錄自動上報等。除此以外,實在想象不出,記錄這些公民的身份意義何在。難道官方會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為外來人口服務?會積極爭取福利和資源實時投放給外來人口?

  要討論此類規定的目的,能否如此揣摩:總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潛伏進廣州,因此需要對這些“危險人群”進行識別;總有一些找不到工作、可能對城市構成威脅的人群,需要把控。相反,旅遊、看病、做生意的人,應該就不會找麻煩,可以放鬆管制。只要這樣的規定強制推行了,廣州就會成為一個有序的,穩定的,透明的可控城市了。顯然,如此手法來審查與過濾公民,是何等的陳舊,何等的機械,甚至包含著對外來人口莫名其妙的歧視,何以要發生在以開放聞名的廣州市?

  有關部門如果認為自己有管控外來人口的重任,那麼就要問想管什麼,想達到什麼效果?登記了又能起到什麼作用,或者說其實毫無作用?類似報告制度也許只適用於比例極少的群體,比如外國人在廣州;適用於那種人口幾乎不能移動的年代,而不可能覆蓋和廣州戶籍人口相當的外來人口上。在信息和人流互聯互通的年代,非要推行靜態控制的規矩,或有三個結果,一是基層管理不勝負荷,幹脆讓“漏網之魚”繼續游走;二是流動人口不勝困擾,更不服管;三是難以堅持,不了了之。(來源:新快報 作者:耀琪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