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改個“高大上”校名又能如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01 11:02:43


大學改名(漫畫)
  在我們這裡,起名如果不冠以“全球”、“世界”、“中國”、“中華”之類“高大上”的前綴,似乎都不好意思示人。

  這一風氣在高校改名中同樣流行。近日發表的一篇題為《中國大學為什麼愛改校名》的文章中,就列舉了衆多大專院校“提拔”校名的事例。在這個更改校名的熱潮中,大致有如下的規律:

  一是變區域性院校為全域性院校。屬於省或直轄市的,就把名稱升級為全國性的;屬於地市級的,就把名稱拔高為省級的或“華南”、“華北”、“中南”、“西北”、“江南”之類片區級的。比如把“浙江美術學院”改為“中國美術學院”,把“青島海洋大學”改為“中國海洋大學”,把“瀘州醫學院”改為“四川醫科大學”,把“無錫輕工學院”改為“江南大學”等等。

  二是變學院為大學。在中國人眼裡,學院似乎比大學要矮一截,因此,那些校名中帶有“學院”的恨不得都變成“大學”。

  三是變專業院校為綜合院校。通常的做法是:把鋼鐵、輕工、紡織、化工、機電改名“科技”或“工業”,把石油、礦冶、煤礦、水電、地質改名“工程”或“理工”,把鐵道改名“交通”,把水產改名“海洋”,把銀行改名“金融”,把師範改為“文理”。如原名“河北地質學院”搖身一變成了“石家莊經濟學院”……

  據統計,全國兩千多所公辦高校中,過去20年有近一半改過名字。尤其近6年中,共有472所高校改名,占總數的23%。

  除了改名之外,我們的院校還熱衷於更改簡稱:南昌大學以前簡稱“昌大”,2015年突然改為“南大”,讓人分不清是南京大學還是南昌大學。這還引起南京大學的抗議。

  中國有重名不重實的傳統,把校名改成“高大威猛”的名字之後,據說還真能在招生和錄取分數上獲得好處。照這種改名態勢,如果可以自由取名,將來冒出“世界大學”、“全球大學”甚至“銀河大學”、“宇宙大學”都不奇怪。

  可是在2016USNEWS世界大學排名前50名裡,我們卻極少見到以國家冠名的大學。只有排在第27名的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用了“瑞士”,排在第49的新加坡國立大學裡有“新加坡”。而排在第2的麻省理工學院和排在第7的加州理工學院,都沒有把“學院”改為“大學”(前50名中有5個仍叫“學院”)。

  其實,世界著名大學的校名大多數還是按照學校所在的城市來命名的。這種命名位置指向明確,不像位於小城市的院校卻冠以“中國”那樣容易讓人找不著北。

  學校的知名度關鍵取決於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學術成果和產出多少名師高徒,而不取決於“高大上”的校名,這是衆所周知的常識。但在我們這裡,高等院校不把心思花在教學改革上,卻熱衷於膨化學校名字之類的旁門左道,這就難怪在2016USNEWS世界大學排名前50的名校中,只有北京大學位列第41名了。

  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我們的大學在改名中“質”與“文”的錯位,反映了教育界的虛浮。這一狀況若不改變,恐怕將離“君子”越來越遠。(來源:羊城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