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無須自證清白有助弘揚善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07 08:14:15


  杭州將頒布新《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面鼓勵一些文明行為,比如扶老人、救人者沒有必要再自證清白,被救助的人如果主張他的損害是救助人造成的,或主張救助人在這個過程中,未盡合理限度義務加重其損害的,應當予以承擔舉證責任。比如你扶了一個老人,老人說損害是扶的人造成的,那麼這個老人就要承擔舉證責任,要證明這件事情。(2月4日《現代金報》)

  由於法律不健全、不完善,好人善舉有時面臨風險,甚至承擔不該有的後果,譬如被誣陷、流血又流淚等,以至於遇到老人倒地到底扶不扶這樣本應是非分明的事情,也變得模糊起來,讓人們陷入糾結和困惑之中。因此,杭州立法保護善舉,明確規定誰主張、誰舉證,其價值顯然值得肯定。

  一部好的法律能够揚善除惡、維護正義。反之,法律缺失往往會導致秩序混亂,讓人們無所適從。就從已經發生的一些典型案例來看,有些地方法官在判決類似案件時,甚至將路人“平白無故”出手助人為樂看作有違常理,將“不是你幹的,你為什麼會救他”作為推定有罪的理由。很明顯,這一推斷是有問題的,後果也很嚴重,說得不客氣一點,就是認為人們都是冷漠自私的,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其實質是對社會上善的存在和善的價值的一種否定。

  當今社會正處於轉型時期,各種矛盾不斷呈現,道德建設不容樂觀。在這種形勢下,尤其需要法律來保護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讓善舉受到肯定,讓好人能有好報,進而鼓勵更多的人不僅願意而且敢於伸出正義的溫暖的雙手。這方面,近年來一些地方也作了不少積極的嘗試,譬如投入資金用於表彰助人為樂,對見義勇為導致傷殘的給予救治等等,其意義當然不容懷疑,但在對行為本身定性的問題上并沒有給予行善者實質性幫助,如果善舉不能被認定,難免就會陷入困境。

  由此可見,杭州的做法在保護善舉上又向前大大推進了一步。實行誰主張、誰舉證之後,意味著法律對救助行為將首先給出無罪假定,如果被救助者認為救助者存在過錯,就必須找出證據,否則應當認定救助行為是善舉。盡管可能存在例外,譬如救助者確有責任,但立法的目的就是要倡導和保護好人好事,讓人們毫無負擔地去做好人好事。退一步講,即便救助者有過錯,也要鼓勵他們實施救助行為,做總比不做強。況且,對當事者雙方實行“誰主張,誰舉證”,并不違背法律精神。

  毫無疑問,救助行為“無須自證清白”值得推廣。期待社會上善舉越來越多,讓這個社會更加和諧,更加溫馨!(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張森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