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高考扶貧政策緣何惹衆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23 13:41:14


  為平衡教育資源不均,中國官方近日下達通知要求江蘇等12省份劃撥一些錄取名額給中西部省份。不過,這一旨在體現教育公平的決策卻引發了江蘇、湖北兩省家長的抗議示威。在支援中西部歷史上,東部省份民間的這種反響是鮮見的。

  江蘇、湖北兩省家長義憤填膺,是因他們擔心決策可能會損害自己子女利益。雖然江蘇、湖北均是高校資源豐富省份,但兩省高考人數衆多,使得本地考生想上名校也并非易事。另一方面,考生人數少,高校雲集的上海、北京等地領到的“指標名額”卻遠少於江蘇和湖北。這也難怪兩省考生家長難以淡定。隨後,兩省官方緊急澄清,分攤計劃不會影響本省錄取比例。看似事情有了轉圜和收尾,不過素來對公共政策配合服從的民衆今次卻走上街頭,仍值得當局深思。

  30多年的中國改革開放中,東部發展繁榮是建立在政策傾斜、資金支持、科技投入等前提下。西部則一直扮演著貢獻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等角色。所以,對於反哺中西部,東部省份一向態度積極。這次江蘇、湖北兩省家長公開不買政府的帳,不應簡單看作是孤立事件。它其實反映的是中國某些公共政策粗糙,不接地氣的後果。

  官方在“高考扶貧”上的做法,容易讓人聯想到年初的“醫保新規意見”。根據意見,政府提高補助標准同時,也打算提高個人繳費比重。官方出台新規,主要是基於近年環境污染造成患者增多、藥物價格接連上升、國民平均壽命增加等“新因素”考慮。誰想意見甫一落地,便引發民衆杯葛。公衆認為,政府是將包袱甩給民衆。為何造福公衆且切合實際的新規成為衆矢之的呢?關鍵原因在於,意見出台前沒能“廣而告之”。試想,若官方向民衆提前遞交一份經過數據整合、資料研究的“醫保成本上升賬目單”,誤解之聲便可能消弭,民意反彈便溫和很多。

  惠民政策引發民衆說“不”的,還有今年官方推出的“街區制”。官方對民間的不解叫屈,民間對官方決策舉紅牌。這無助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會惡化官民互信。追本溯源,大多緣於制定決策時,缺乏解釋溝通工作、忽視征集民意、調研評估不够。如此“跨越式”出台的決策,即便是綠色無害的,甚至是益處滿滿的,也難免讓民衆迷惑、茫然、不解,甚至是憤怒。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