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萬科股權之爭初定不能簡單看作利益平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17 15:57:32


 
  萬科與深圳地鐵結合,不能簡單地看作國資出面為萬科股權之爭收場,在事件的背後還要看到,這符合振興實體經濟發展的方向和路徑選擇。

  對於此次股權轉讓,有人詬病國有資本出面幹預。事實上,自萬科股權之爭爆發以來,由於“一行三會”原有監管機制留下了部分金融監管空白地帶,如果任由資本運作大行其道,那麼抑制資產泡沫、防範系統性風險、讓資金回歸實體等一系列目標就很難落實。

  因此,以“實質重於形式”為標准介入政府幹預很有必要,國外如此處理的案例可謂不勝其數。華潤高溢價讓股,盡管不排除有利益平衡的因素,但這也是尊重現有規則的最佳方案。

  對於深圳來講,新增土地已近枯竭,房價已上了數個台階,容易更新的存量空間已更新完畢,剩下都是“難啃的骨頭”。未來,地鐵開發必須面對高不可攀的成本、越來越長的建設周期。要實現都市圈驅動區域發展的重任,就應該學習香港地鐵盈利的秘籍,就應該要找萬科這樣的企業。基於20年“三好住宅”、“工廠化住宅”的專業能力和成本控制,長期堅持“高盈利、快周轉”下獲取盈利和大量現金流,在這幾個方面業內幾乎無出萬科其右者,這也是深鐵和深圳市政府都很看重的素質。

  在萬科股權之爭未來的發展上,恒大、寶能是轉讓股份出局,還是做戰略投資者,其實或許都不是最重要的結果。從實體經濟轉型角度,萬科事件可上升到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都市圈建設、公共服務“補短板”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高度;從金融改革的角度,可上升到資金回歸實體、重建金融秩序和金融監管構建的高度。

  我們期待,萬科“股權之爭”初步平穩落幕,今後不僅僅成為商戰MBA的經典案例,也應該成為重建資本市場治理原則的開始。而國企改革的深化,更應該要讓“抑制資產泡沫”、“資金回歸實體”等目標真正落地。(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宇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