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107篇醫學論文被撤,靠“國際醜聞”治造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5 17:19:07


  對這起造假造出了“規模”的醜聞,嘆一聲“丟人”遠不够。

  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日前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有125家之多,這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

  同行評議,是國際上保障論文質量和評估科研水准的通行手段,在期刊編輯與職稱評審中都有使用,并被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國內也在被越來越多的期刊與機構使用。這次這麼多人用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提供假冒的電郵地址,進行利於自身論文發表的行為,也是種學術造假。造假造出了“規模”,堪稱醜陋。

  而在對此醜聞感慨“丟人”之外,對這起個案解剖不可或缺。

  首先,得看到,這些論文涉及的醫生醫務人員職稱評審。發表或毀滅(publishorperish),是全世界從事學術研究的人所面臨的難題,不發表就離開是很多高校的通行規則。但這是否應適用於醫院,其實值得考慮——據說論文已經成為醫生、護士等職稱評審時的必需通行證。這次涉事人員的機構大多是各種類型的醫院,有的還是縣級市醫院,可見需求之迫切。可醫院很多都是臨床實踐,雖然發表論文能體現水平,但是否必須“唯論文”有待商榷。

  其次,是學術造假者的收益大於風險的現實。就像這次被撤回的2012年至2015年的107篇論文,肯定有不少人因此評上了職稱甚至提升了職務,但這次醜聞公開後,有多少人因此被拿下職稱或拿掉職務,有多少項目資金或課題經費會被收回,或許可以預見。估計大部分機構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甚至高高舉起的動作都不會有。現實中,只要在職稱評審或職務晉升的關鍵時刻沒有暴露醜聞,再無大礙是大概率事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