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古詩增加是好事,體悟詩心更重要
http://www.CRNTT.com   2018-02-05 20:50:08


  16日,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新課標的相關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此次課標修訂的重點之一。語文新課標要求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題,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的深入學習研討。原課標“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數量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學習要求。并明確規定“課內閱讀篇目中,中國古代優秀作品應占1/2”。

  增強古詩文在語文課本中的比重,這顯然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因為古詩文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衆所周知,很多很多的時間,才能形成一點點歷史;很多很多的歷史,才能產生一點點文化;很多很多的文化,才能培養一點點傳統;很多很多的傳統才能造就一個國度的特有文明。我們越是走向現代化,越需要銘記經典,汲取文明的營養物質。惟其如此,我們的民族才能真正走得更遠,走得更自信,走得更像自己。因此,這是我們呵護文化坐標的必要選擇。

  而從學生個體而言,接觸的古詩文越多,如果真學好了,那就能很好地提升寫作表達能力。在我看來,古詩文有一個特點就是凝練表達。以詩歌為例,意象的選取和意境的呈現,字詞與畫面的自由轉化,這些都是我們表達的功底。說直白點,一個人既能看圖說話,又能讓詞句制造畫面感,那他的表達能力就一定不會差。好的作文就是到位的個性表達和思維情感的飽滿抒發。汲取了《文心雕龍》裡的營養和智慧,為文便非難事;熟讀了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如果到了高中,學生還在為作文頭疼,其本質就是語文表達的基本功不足,對表達缺乏系統的理解和積累。而古詩文恰恰能够給我們一些路徑思考。古詩文教會我們,長話可以短說,但是內容卻仍然豐厚;事物也可以賦予情感,并形成基調勢場。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凡天下生物皆有其勢,皆有其美,皆有其氣,皆有其文。”

  當然,新課標確定後,并不等於孩子的傳統文化水平立即就會有質的提升。在現在的高中,由於考試,古詩文很多時候只停留在背誦的層面。而這種背誦很多時候就是死記硬背,以應對硬性的考試形式。對於古詩文而言,熟讀背誦固然重要,而通過品鑒領會思想則是根本。《詩經》《楚辭》的世界,老莊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詞章,能够啓迪少年的智慧,激蕩青春時光。前不久,一則“兩位姑娘3分鐘背出49句帶月字古詩”的視頻讓很多人看得賞心悅目。在吟詩的過程中,她們流露出的風雅與自信,甚至顯出了古代文人的風骨和瀟灑,這就是一種示範。因此,古詩文增加是好事,而體悟詩心則更重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