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文魚的真假比味道更重要
http://www.CRNTT.com   2018-05-29 15:38:13


  對於三文魚很多人都不陌生,常生食,亦可熏烤煎炸,魚骨還能煲湯,是很多吃貨的心頭愛。不過最近有消息稱,中國市場上有三分之一是“假冒”的三文魚,很多人吃的是一種名為虹鱒的“淡水三文魚”。對此爭議很多,新華社報道稱,“淡水三文魚”不是三文魚,生吃容易感染寄生蟲。

  現在圍繞“淡水三文魚”的辯論很是熱烈,可是思辨與詭辯只有一步之遙。三文魚并不是某一個品種魚的專稱,而是一個在流通中逐漸約定俗成的商品名稱。無論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三文魚都是“海產品”,這一點在業內是不存在疑義的。作為“淡水三文魚”的虹鱒,并沒有海水生活史,僅僅因為同屬一大類,而把其稱為和替代三文魚,這是不是張冠李戴?

  現在,對“淡水三文魚”的爭議,主要集中在能不能吃、好不好吃上。新華社的報道稱,生吃淡水魚蝦易感染寄生蟲,這是常識,即便是海產的真正的三文魚,也并非都適合生吃。來自中國漁業協會的聲音認為,三文魚有沒有寄生蟲,不決定於是否在海水還是在淡水生長,而是看其生長過程是否安全可控。有一點是公認的,“淡水三文魚”的味道依然很好。可以預計,圍繞“淡水三文魚”能否生吃、好不好吃的爭議,還會持續進行。這固然是一個大問題,但真假三文魚的要害并不在此。

  三文魚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并不長,之所以成為“網紅”,與其海產品的身份標簽有著很大關系。很多人認可三文魚、消費三文魚,主要奔著“海產品”這三個字而去的。當然,也不排除有人可能不在乎來自哪裡,只在乎味道如何。消費者有明白消費的權利,只有尊重這一權利,“淡水三文魚”的市場之路才具有正當性。可是在市場上,又有哪一個商家把“淡水三文魚”的真相告訴消費者了?

  農產品的明白消費權,一直是個大問題,也是很多市場矛盾的根源。對於一般商品而言,消費者只要看一下標簽,就可以知道商品來自哪裡,主要成分是什麼。可這在農產品身上,明白消費有時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如果說過去解決這個問題有著很多掣肘的話,那麼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現有技術已給明白消費創造了條件。只要給農產品制作一個標簽,消費者掏出手機掃描一下就可以知道前世今生,就能明白“從產地到餐桌”的全部信息。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