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雙十一”狂歡之後——消費的理性該醒醒了
http://www.CRNTT.com   2019-11-14 18:03:11


  “昨晚熬夜到幾點?”“今年你都買的啥?”“那幾件超低折扣的商品你都搶到了嗎?”……“雙十一”這天,有多少人是頂著黑眼圈去上班的呢?不管跟誰見面,大家難免都要就購物這個話題聊上一會兒。“雙十一”,已經從多年前的“光棍節”演變而成全國甚至全球購物愛好者與電商平台的狂歡日,這些年的演變歷程也展現了中國消費市場的活力和潛力。

  “不去血拼,就是不為拉動內需作貢獻。”就連身邊不太想參與今年“雙十一”的人,都無情地遭受了譴責,仿佛不買點啥,就要被貼上“另類”的標簽。

  一組數字展示了“雙十一”的演變歷程:

  2009年的“雙十一”,銷售額是5200萬元,27個品牌參與活動。

  2018年天貓“雙十一”的最終成交額鎖定在2135億元,物流訂單突破10億,18萬個品牌參與,200多個品牌成交額過億元。

  2019年“雙十一”,電商平台天貓與全球超過20萬個品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2萬個進口品牌深度參與。僅僅1分36秒,今年天貓“雙十一”成交額就突破100億元。而去年的用時是2分零5秒。

  與往年“雙十一”相比,除了銷售成交額再創新高,今年也出現了很多新玩法,早在“雙十一”開始之前,各大網絡電商平台上已經制造了各種預熱玩法,提前調動起消費者的消費欲望,“蓋樓”、“叠貓貓”、“紅包游戲”等等讓不少人沉迷其中,網絡主播們在各自的直播間裡賣力“帶貨”,讓消費者們的購物車越來越滿……但這種狂歡的背後,消費者能否還保持一份理智呢?你是否真的省錢了?主播“帶貨”可信度真的是百分百嗎?

  記者從濟南12345市民服務熱綫大數據平台了解到,僅10月份,全市在消費維權方面的投訴建議就達到了1677件,其中不乏網絡購物投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