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懸崖村搬家注定寫入扶貧史
http://www.CRNTT.com   2020-05-18 17:15:18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在這樣的背景下,“懸崖村”村民告別祖祖輩輩生活的大山,不僅是他們的大事,也是扶貧事業的大事。發生在“懸崖村”身上的故事,對於我們更好地認識貧困,更好地推進扶貧,有著重要的啓示意義。

  “懸崖村”的出名,緣於4年前媒體報道該村孩子爬藤梯求學的故事。看到村民攀爬,特別是小學生抓握藤梯的場景,很多人感慨顛覆了認知,想不到貧困竟然還有這樣的書寫方式。從一定程度上講,這張孩子攀爬藤梯的照片,猶如當年“大眼睛女孩”蘇明娟渴求讀書的照片,吸引了更多人關注貧困,參與扶貧事業。

  現在,“懸崖村”終於搬家了。專家認為,當地自然環境和地質條件等不適宜生存,如果要就地扶貧的話,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懸崖村”所處的惡劣環境,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們對於貧困的認知——在很多人看來,天道酬勤,一勤天下無難事,然而由於各地資源不同,有時一方水土并不能養富一方人,甚至不能養活一方人。這時候,單純給貧困貼上懶惰的標簽,就是一種不負責的做法,是一種帶著傲慢的偏見。

  也有人說,既然有些地方不適宜生存,那為什麼不搬出來?這裡面也涉及很複雜的原因。首先從思想上講,貧困最大的影響,其實是因為信息的阻隔,從而局限了思維,思維定式的打破,有時很難通過自然發酵的方式。而且,中國人向來有著故土情結,祖祖輩輩已經習慣了大山裡的生活,對於山外的世界十分陌生,應該理解他們對於大山、對於家園的感情。

  即便決心搬家了,也會面臨一系列問題。搬到山下的城市,住在哪裡,搬家費用從哪裡解決,生存如何保證?這裡既有資金的制約,也有勞動技能的束縛。對於“懸崖村”來說,無論是依靠當地村民還是當地政府,困難都很大。在有些地方,依靠一戶家庭,依靠一個地方,很難徹底實現脫貧,輸血與造血、扶貧與扶志并不矛盾,而且都很重要,不能片面強調一點而忽視了其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