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節制學生使用手機,還需家校密切配合
http://www.CRNTT.com   2021-02-02 18:06:50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游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實際上,早在2018年8月,教育部就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8部門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此次發布的最新《通知》,是對已有規定的強調,以及相應配套措施的進一步完善。現實中,早有不少學校禁止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而在國外,法國國民議會於2018年通過了禁止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的法案,適用範圍覆蓋幼兒園到初中生。但到目前為止,國內外教育主管部門均未提出學生違反規定時有何懲罰。針對校園禁不禁手機的問題,學生、家長、教師及教育研究者也還存在不同的聲音。

  要討論校園禁手機的合理性,首先要討論上學帶手機有沒有必要,上學期間離開手機到底行不行?支持學生帶手機的意見包括,家長擔心孩子在外有危險,手機聯絡讓家長更放心。而一些學校利用網絡、智能手機來開展教學,部分老師甚至會用手機來布置作業,這都使得有條件的家長會為孩子上學配手機。針對這些“需求”,教育部《通知》顯然做好了預案,如設立校內公共電話、建立班主任溝通熱綫,以解決家長聯系學生的問題,又如規定老師不得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這都為校園全面禁“機”提供了基礎。

  另一方面,考慮到人類向“數字星球”的邁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智能手機和網絡是數字化時代的基礎設施,把未成年人完全排除在這股潮流之外,從教育的角度來講也不可取。而且,是否只要校園禁用手機就能達到防止游戲沉迷、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這一點尤可商榷。比如,過去對於網絡成癮的研究主要是針對上網時間和頻率進行調查,認為使用時間越多、頻率越高,青少年越容易產生抑鬱、焦慮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上網的內容才是成癮關鍵。

  中小學生使用手機和網絡,更多是在家中進行,使用時間上也是假日多於平時,可見,僅僅是在校期間禁用手機,很可能達不到教育目的。去年疫情暴發,中小學生需要在家上網課,也從側面反映,只要家校能够積極配合,教會學生正確的使用觀念,自我管理好上網時間,手機和網絡都可以成為幫助孩子學習的利器。假如擔心網上不良內容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也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加以限制。如此看來,全天候禁止使用手機,恐非一勞永逸之策。

  尤其,在一個大人也無法自我節制手機使用的年代,讓孩子們不用、少用手機,也確實缺乏說服力。在限制青少年手機使用的同時,大人也應該反省,以身作則。見到學生在課桌下偷瞄手機,老師們也不要一下被激怒,也應該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講課、課堂內容設計太無聊。在硬性規定之外,希望有更多師生、家長子女之間的討論,共同訂立自我約束和遵守的電子設備使用規範,這種協商式的教育方法更有利於青少年樹立自我教育的主體性、增強主動性,為適應未來“數字星球”生存做好准備。(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呂德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